今天要跟大家伙儿唠唠我最近搞的一个小玩意儿,说起来真是又好笑又有点心酸,所以起了个名字叫《囧人》,绝对是我这段时间的心路历程。
事情是这样的,前段时间不是公司组织了个小比赛嘛鼓励大家搞点创新。我寻思着也不能闲着,就想着能不能用手头上的资源,做点啥好玩的。一开始想了好几个方向,什么智能家居控制中心,什么AI垃圾分类,听起来都挺高大上的,但是仔细一琢磨,要不就是技术储备不够,要不就是感觉落地有点难,想想就放弃了。
后来有一天,我晚上回家,走到小区门口,突然发现门禁好像有点不太灵光,经常要刷好几次卡才能进去,有时候还直接罢工。我就想,这玩意儿是不是可以优化一下?能不能搞个更方便更智能的门禁系统?
有了这个想法,我就开始行动了。我得了解一下现在的门禁系统是咋工作的。我就跑到物业那儿去,跟人家软磨硬泡,好说歹说,人家才勉强告诉我一些皮毛。然后我自己又在网上查资料,总算是对门禁系统的工作原理有了个大概的了解。
接下来就是动手实践了。我先是在网上买了一些硬件,包括一个树莓派、一个摄像头、一个RFID读卡器,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线材和电子元件。买回来之后,我就开始对着教程一步一步地安装和配置。这过程真是痛苦,各种报错,各种驱动问题,搞得我头都大了。经常是搞到半夜,眼睛都睁不开了,还是没搞定。
最让我崩溃的是那个摄像头。我一开始想用摄像头做人脸识别,这样就可以不用刷卡直接进门了。但是搞了几天,发现人脸识别的算法实在是太复杂了,我根本搞不定。而且树莓派的性能也有限,跑起来非常卡顿。我只能放弃人脸识别,还是老老实实地用RFID刷卡。
虽然放弃了人脸识别,但是RFID刷卡也不是那么容易的。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读卡距离太短了。我买的那个RFID读卡器,必须要贴得很近才能读到卡,这跟原来的门禁系统没啥区别!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我又在网上查资料,发现可以通过修改天线来增加读卡距离。于是我就开始自己动手制作天线。用铜线绕绕绕,绕了好几个不同的形状,一个个地测试,但是效果都不太理想。
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,突然有一天,我灵机一动,想到可以用金属箔来制作天线。我找来一些锡纸,剪成不同的形状,然后贴在读卡器上。结果,奇迹发生了!读卡距离一下子增加了好几倍!我兴奋得差点跳起来。
解决了读卡距离的问题,剩下的就是软件编程了。我用Python写了一个简单的程序,用来读取RFID卡号,然后与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比对,如果匹配就开门。这个程序虽然简单,但是也花了我不少时间。因为我对Python不是很熟悉,经常会遇到一些语法错误或者逻辑错误。不过经过不断地调试和修改,最终还是搞定了。
经过几个星期的折腾,我的“智能门禁系统”终于完成了。我把它安装在自己家门口,测试了一下,效果还不错。刷卡速度很快,而且读卡距离也比原来的门禁系统远。我得意地想,这回总算是成功了!
但是,好景不长。第二天早上,我出门上班的时候,发现我的“智能门禁系统”竟然罢工了!我刷了好几次卡,都没反应。我打开一看,发现树莓派竟然死机了。我重启了一下,又好了。但是,过了一会儿,又死机了。我这才意识到,我的程序可能存在一些BUG,导致树莓派不稳定。
没办法,我只能重新调试程序。经过一番排查,我终于找到了BUG所在。原来,我的程序在处理异常情况的时候,没有做充分的考虑,导致程序崩溃。我修改了程序,增加了异常处理,然后重新测试。这一次,总算是稳定了一些。但是,过几天,还是会出现一些小问题,比如偶尔会读不到卡,或者偶尔会卡顿。
经过不断地调试和改进,我的“智能门禁系统”总算是勉强可以用了。虽然它还有一些小问题,但是我已经不想再折腾了。毕竟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个小项目,没有必要追求完美。而且我也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东西,比如硬件知识、软件编程、问题解决能力等等。这些经验对我来说,比一个完美的门禁系统更有价值。
这回经历,真是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做“囧人”。一开始雄心勃勃,想要做出一个高大上的智能门禁系统,结果却被各种问题搞得焦头烂额。虽然最终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,但是也算是有所收获。更重要的是,我从中找到了乐趣,享受了折腾的过程。我想,这才是最重要的。
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,我还会继续尝试。就算最终失败了,也没关系,至少我努力过,尝试过。而且我相信,每一次尝试都会让我变得更强大。这就是我的《囧人》故事,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