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老琢磨这个“似人非人”的感觉,就是瞅着像人,可仔细一看,或者处久了,那股子别扭劲儿就上来了,心里头发毛。
我跟你说,我自个儿就遇到过这事儿。也不是啥大事儿,但就是感觉怪怪的。
前段时间,不是流行那个什么AI换脸、AI生成图片嘛我也好奇,就跟着瞎鼓捣了一阵子。想着能不能弄点以假乱真的玩意儿出来,比如生成个不存在的人的照片啥的。
一开始还挺兴奋的,确实像那么回事儿。 皮肤纹理、头发丝儿,看着都挺真。我就不停地试,调整那些个参数,想让它更逼真,更接近真人。
可弄着弄着,问题就来了。出来的图像,脸是脸,五官是五官,单独看都没毛病,但组合到一起,就透着一股子说不出的“假”。特别是那个眼神,直勾勾的,没有焦点,或者说焦点过于“完美”,反而失去了人味儿。你看久了,就觉得那不是眼睛,是两个玻璃珠子在模仿眼睛。
越追求“像人”,那股子“非人”的感觉就越强烈。就是那种,你知道它不是活物,但它又在拼命模仿活物的样子,这种状态最让人不舒服,心里头堵得慌。
这让我想起更早之前的一段经历
那会儿我还在折腾一些小项目,接了个活儿,帮一个做展会的客户弄点互动装置。其中有个要求,是做一个能简单对话的引导“机器人”。
当时技术没现在这么厉害,就是个套了壳子的平板,加点预设的语音问答。为了让它看起来“亲切”,客户非得给它弄个卡通形象,还要求那个形象能做些表情,眨眨眼、笑一笑啥的。
我就吭哧吭哧地做呗。找美工画了个大头娃娃的形象,然后写代码让它能根据语音指令,触发一些简单的动画表情。
结果调试的时候,越看越不对劲。 那个大头娃娃,表情是挺“标准”的,标准的微笑,标准的惊讶,但就是死板。尤其是没指令的时候,它就一个默认表情待在那儿,眼睛偶尔机械地眨一下。放在展会入口,人来人往的,它就那么“瞅”着,特像个没灵魂的躯壳在那儿装样子。
后来展会开了几天,我去现场看效果。发现好多小孩子一开始觉得新奇,围着它说话,但很快就失去兴趣了。反倒是一些大人,路过的时候会下意识地避开它的“视线”,或者盯着它看一会儿,脸上露出那种若有所思又有点不自在的表情。
我当时就站那儿观察了半天,心里头也犯嘀咕。这玩意儿,你说它是机器,它又披了张“人”皮;你说它是人,那僵硬的动作和空洞的回应明明白白告诉你——它不是。
就这种卡在中间的状态,不上不下的,特别挑战人的感觉。它在努力模仿“人”,但恰恰是这种努力,暴露了它的“非人”本质。
所以后来我对那些过于逼真的娃娃、机器人啥的,总有点敬而远之。不是怕,就是觉得……瘆得慌。大概就是这个“似人非人”的感觉在作祟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