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想跟大家聊聊“同事”这个话题。不是讲什么大道理,就是说说我自己以前踩过的一些坑,还有后来是怎么调整的。
刚开始那会儿
记得我刚进第一家正经公司的时候,那会儿年轻嘛觉得同事就是朋友,恨不得把心窝子都掏出来给人家看。想着大家一起工作,关系好了肯定干活也顺畅。我特别主动,谁有事儿找我帮忙,只要我能搭把手的,基本来者不拒。中午吃饭、下班捎带,只要顺路,我都觉得是小事一桩。
那时候,办公室里有个老哥,跟我挺聊得来。我们就经常凑一起,不光聊工作,家长里短、对公司的不满、对老板的看法,啥都说。我当时觉得,这才是真诚相待,够意思!我还把我自己琢磨的一些工作上的小技巧,或者是一些我觉得比较重要的信息,都毫无保留地跟他分享。觉得我们是“战友”嘛
后来遇到的事儿
日子一长,问题就慢慢出来了。
- 帮忙变应该: 以前偶尔帮别人带个东西、处理点小麻烦,人家还挺感激。后来次数多了,就有人觉得理所有一次我手头实在忙不过来,没顾上帮一个同事处理他自己的份内事(以前我顺手帮过),他反而有点不高兴,觉得我这人“变了”,不够意思。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,有点不是滋味。
- 顺路成负担: 天天开车捎一个方向的同事,一开始还后来有几次我加班,或者临时有事要拐去别的地方,对方就明显不乐意,甚至还抱怨影响她回家了。搞得好像我成了她的专职司机,这让我感觉特别不舒服。
- 交心换来麻烦: 最让我难受的是那个我以为是“战友”的老哥。有一次,公司里有个不大不小的变动,涉及到我们两个。因为之前我跟他抱怨过对现状的一些不满,结果他为了争取那个机会,把我私下跟他说的一些话,稍微“加工”了一下,就在领导面前暗示是我对安排有意见,而他自己是很服从大局的。当时真是把我给气懵了,感觉被从背后捅了一刀。辛辛苦苦建立的信任,原来这么不值钱。
- 工作界限模糊: 还有就是项目合作的时候,一开始没分清楚谁具体负责哪一块细节,想着大家一起努力呗。结果经常是我干了大部分累活、难活,功劳算大家的,甚至有时候出了点小纰漏,因为职责不清,我还得背一部分责任。真是哑巴吃黄连。
现在的我
经过这些事儿,我也算是长了记性。不是说要变得冷漠无情,或者天天防着别人,那样工作也太累了。我现在的做法是:
第一,保持距离感。 同事就是同事,可以友好相处,但不是知心朋友。私人的事儿,特别是家里的、经济上的、对公司和老板的真实负面看法,少说或者不说。守住自己的嘴巴,真的能省掉很多麻烦。
第二,设立边界。 帮忙可以,但得分情况。不是自己分内的工作,或者会让自己很为难的,要学会拒绝。不好意思开口?那就想想我之前遇到的那些糟心事儿,脸皮自然就“厚”了。帮了是情分,不帮是本分,别把自己弄成“老好人”,累死还没人念你的
第三,工作职责分清楚。 特别是合作项目,一开始就要把各自负责的部分、完成的标准、时间节点都确认最好是有个书面的东西。这样既是对自己负责,也是对项目负责,避免后面扯皮。
第四,少参与八卦闲聊。 办公室里的是非圈子,能不掺和就不掺和。今天你跟这个人一起说了别人的坏话,明天可能就有人跟你现在聊天的对象说你的不是。安心干好自己的活儿,比啥都强。
现在这么做之后,感觉工作环境清爽多了。跟同事们关系也还行,就是那种客客气气、互相尊重的专业关系。虽然少了点所谓的“亲密无间”,但心里踏实,工作效率也高了。毕竟咱来公司是赚钱养家的,不是来交朋友、演宫斗戏的,对?
这就是我关于“同事”这点事儿的一些实践和体会,希望能给大家提个醒,少走点弯路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