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亲戚朋友的关系,真是门学问,也是我这几年一直在琢磨和实践的事儿。年轻时候,没太当回事,觉得血缘在那儿,朋友情谊在那儿,咋都能处。后来年纪上来了,经历的事儿多了,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。
我琢磨出来的几点
我就是觉得,怎么跟有些亲戚走着走着就淡了?有些朋友也是,平时看着挺真有点事儿,或者长时间不联系,感觉就生分了。我就开始瞎琢磨,也观察身边的人。
第一个发现,就是不能想别觉得亲戚就一定亲,朋友就一定铁。关系是需要维护的,跟养花似的,你不浇水、不施肥,它自己好不了。
第二个发现,是心态得摆正。特别是亲戚之间,条件有差距是常事儿。咱自己混得一般,就别老往那条件好的跟前凑,显得好像要沾光似的。人家可能嘴上不说,心里指不定怎么想。反过来,咱要是条件还行,也别瞧不起暂时不如咱的,谁还没个难处?互相尊重是基础。
第三个发现,是沟通太重要了。好多关系变淡,就是因为不联系、不沟通。总觉得没事儿不打扰,结果真有事儿了,想找人帮忙,都不知道怎么开口,也显得特别功利。
我的具体做法
琢磨明白了这些,我就开始调整自己的做法了。也不是啥高深理论,就是些实在的行动。
- 主动联系,但不瞎聊: 我开始有意识地给一些长辈、老朋友打个电话或者发个微信,不一定非得逢年过节。就问问近况,身体怎么样,聊几句家常。不用太频繁,但得保持个“在线”状态。不聊那些虚头巴脑的,也不打听人家隐私,就真诚关心几句。
- 注重“礼尚往来”: 这点我以前做得不有时候觉得小事儿无所谓。现在觉得,别人对咱想着咱得有回应。哪怕是带点水果、土特产,或者回请吃顿饭,都是个心意。不能老让人家单方面付出,那样关系长不了。
- 帮忙量力而行,也懂得求助: 亲戚朋友有困难,能帮的我尽量帮一把,但超出自己能力的,也得说清楚,别打肿脸充胖子。我自己遇到难处,也会跟信得过的人开口,别老自己扛着。互相麻烦、互相支撑,关系才更近乎。
- 少掺和是非: 亲戚圈子、朋友堆里,难免有长短。我尽量做到不传话、不议论,特别是负面的。背后说人是非,早晚传到当事人耳朵里,那关系基本就毁了。
- 保持距离感: 这个也挺关键。关系再也得给对方留空间。别啥事儿都想插一脚,问东问西,干涉人家家事。亲兄弟明算账,亲戚朋友之间,边界感也很重要。
实践后的感受
这么坚持下来几年,感觉效果还是挺明显的。跟一些原本有点疏远的亲戚,关系缓和了不少,至少能正常来往,逢年过节能坐下来说说话了。跟几个老朋友,联系也比以前多了,感觉情谊还在。
也不是所有关系都能靠这样维护有些人,可能就是人生轨迹不同了,或者观念差太远,那也强求不来。我就学会了接受这个事实,把精力放在那些值得维护的关系上。
处理亲朋关系,真诚是基础,主动是方法,尊重是底线,尺度得把握这就是我这几年自己摸索出来的一点心得,挺实在的,至少让我自己感觉舒服多了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