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,今天唠唠我之前瞎捣鼓的一个玩意儿,我给它起了个名叫“亥伯龙”。
当时就是脑子一热,觉得这名字挺牛的,啥泰坦神,漫威英雄,听着就厉害。想着做一个稍微复杂点儿的自动化小工具,能帮我处理点儿电脑上的杂活儿。一开始劲头特别足,觉得这玩意儿肯定能成,以后就能解放双手了。
第一步:瞎琢磨
先是拿笔在纸上乱画,把想要的功能一条条列出来。什么定时清理垃圾文件,自动备份点儿重要资料,顺带还能监控下系统状态啥的,想得那叫一个美。关键是,我还想着让它能自己学习,越用越聪明,简直了。
第二步:动手试
然后就开始找资料,看能不能用现成的库或者工具拼一个出来。东拼西凑找了些代码片段,试着跑了一下。还真有几个简单的功能跑通了,比如删个临时文件啥的。那时候感觉自己还挺行。
- 找了几个开源的小脚本。
- 尝试把它们揉在一起。
- 跑通了最基本的一两个功能。
第三步:卡壳了
好景不长,往深了做,问题就来了。想加的功能越多,代码就越乱,各种冲突、报错。特别是那个“自我学习”的想法,纯粹是异想天开,根本不知道从哪儿下手。整个人卡在那儿,对着屏幕发呆,一耗就是一下午。
这感觉,太熟悉了。
让我想起很多年前,刚毕业那会儿,也是这样。总觉得自己能干票大的,接了个活儿,当时觉得简单,拍着胸脯给人家保证。结果?越做越发现不对劲,技术细节、客户那边的需求变更,搞得我焦头烂额。连续熬了好几个通宵,头发大把大把地掉,交上去的东西,勉强能用,但离自己吹出去的牛差远了。
那次之后,我消沉了好一阵子。觉得自己啥也不是,干啥啥不行。那段时间,班也不想上,整天就窝在出租屋里打游戏,逃避现实。要不是当时一个老哥看不下去,硬拖着我出去撸串喝酒,骂了我一顿,说谁还没栽过跟头,爬起来继续干就是了,我可能真就那么颓下去了。
回到现在
捣鼓这个“亥伯龙”的时候,卡壳的那一刻,过去的画面一下子就涌上来了。我看着眼前这堆乱七八糟的代码,突然就有点儿释然了。
没必要,真的没必要。
搞不定就搞不定呗,又不是啥非成不可的事儿。我把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都删了,就保留了最开始那几个跑通了的小功能,比如定时删删垃圾文件,自动关个机啥的。够用就行。
现在这“亥伯龙”,就在我电脑角落里安安静静地运行着,没那么强大,也没那么智能,但它能用,能帮我省点儿事儿。这就挺
有时候觉得,折腾这些东西,过程比结果有意思。栽跟头也挺至少知道下次那儿有个坑,绕着走就是了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