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,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琢磨“物质世界”这事儿的经过。也没啥高深的,就是自个儿瞎折腾的一些记录。
起因是啥? 主要,前阵子感觉脑子有点乱,想事儿老往虚的飘,就想着得找点实在的东西抓抓,让自己落回地面。刚好看到“物质世界”这个词儿,觉得挺有意思,就想从身边最实在的东西开始,重新感受感受。
我的实践过程
第一步:就地取材,从小的开始。
我就坐在桌子前,也没特意准备顺手就拿起桌上的一个石头摆件,就是那种挺常见的鹅卵石,滑溜溜的。我就把它攥在手里,翻来覆去地看。
先用指头摸摸它的表面,感受那个凉飕飕、又有点温润的触感。
然后瞅瞅上面的纹路,有的地方颜色深,有的地方浅,还有几条细细的裂纹似的线条,也不知道是咋形成的。
我就琢磨,这块石头,它打哪儿来的?可能是河里冲出来的,也可能是山上滚下来的,反正肯定待老长时间,比我岁数大多。
第二步:扩大范围,看看周围。
光看一个石头不过瘾,我就抬起头,开始打量我这屋里的东西。
扫一圈:木头桌子,有挺清晰的木纹;电脑,塑料和金属做的外壳;旁边的书,纸张堆叠起来的;还有窗户玻璃,透明的,能看到外面。
这些玩意儿,材质都不一样,摸上去感觉也不同。木头有点温,金属有点凉,纸张有点糙。
我就想着,这些东西,不都是从更基础的材料来的么?木头来自树,树长在土里;塑料和金属,得从地底下挖矿、提炼石油啥的;纸是木浆做的,归根结底还是树。
第三步:打开感官,不只用眼看。
光看还不够,物质世界不光是看到的。我就竖起耳朵听听。
能听到键盘敲击的“咔哒”声,这是塑料按键和底下机械结构的碰撞。
冰箱偶尔“嗡”的一声启动,那是压缩机在工作,也是一堆金属零件搞出来的动静。
外面马路上汽车开过的声音,那是轮胎(橡胶)和地面(沥青)摩擦,还有发动机(一堆金属玩意儿)的轰鸣。
第四步:往大想,联系起来。
从手里的小石头,到屋里的桌椅电器,再到外面的车水马龙,甚至抬头能看到的云彩、天空。我就试着把这些联系起来想。
那个小石头,是地球的一部分。
桌子、书本,来自地球上的植物。
电脑、汽车,是人类用地球上的资源造出来的。
我们呼吸的空气,喝的水,吃的食物,也都是这个物质世界供给的。
的感觉:
就这么瞎琢磨一通,也没得出啥惊天动地的但感觉挺有意思的,好像跟周围这些平时熟视无睹的东西,重新认识一下。感觉自己确实是活在一个实实在在的、由各种物质构成的世界里。脑子里的乱麻似乎也理顺一点,没那么飘。感觉就是,挺实在的。
这就是我这回瞎折腾“物质世界”的整个过程,记录一下,跟大家分享分享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