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来,这“两点一线”的生活,好多人都这么讲,听着好像挺没劲的,就是家和公司来回跑。但我最近琢磨一下,这“两点一线”不光是说地方,更是一种做事的方式,一种状态。我自个儿最近就在实践这个,跟大家唠唠。
之前的状态:乱!
以前我,每天感觉都挺忙叨的,但回头一想,好像也没干成多少正经事。早上到公司,先刷刷新闻,看看这看看那,然后泡杯茶,跟旁边同事扯几句。真到开始干活,一会儿这个事打断一下,一会儿那个邮件跳出来,思路老是被切断。想着同时处理好几件事,觉得自己挺厉害,结果?这个搞一半,那个弄一点,到下班发现,好几个事儿都吊在那儿,没一个利索收尾的。
不光是工作,连上下班路上都不得安生。坐地铁,老想着刷手机,看各种短视频、资讯,感觉时间是利用,但脑子特别累,好像塞满各种没用的东西。整个人一天下来,就一个字:浮躁。
开始琢磨:得改!
后来真觉得累得慌,不是身体累,是心累。我就琢磨,为啥效率这么低,还搞得自己这么疲惫?问题就出在太分散,不够专注,不够“直”。就像画线一样,非要在两点之间绕好几个弯,那能不费劲嘛
我决定试试“两点一线”的工作和生活方式。目标很简单:砍掉不必要的干扰,直奔主题。
我的实践过程:
具体我是怎么做的?也没啥高深的理论,就是些笨办法:
- 通勤简化:早上出门,就是去公司,不想别的。路上不刻意去看手机信息,要么听点纯音乐放松,要么就放空,让脑子歇会儿。强制自己减少信息输入。
- 工作前准备:到公司,第一件事,不是闲逛或者看八卦,而是马上打开记事本或者电脑文档,花几分钟列出今天必须完成的三到五件核心任务。写下来,心里就有数。
- 专注执行:开始干活,就盯着单子上的第一件事。手机通知?静音或者放到一边。同事找聊天?不是急事就说“等我忙完这段”。强迫自己一段时间内只做一件事,做完,打个勾,再开始下一件。这感觉,踏实!
- 减少干扰会议:对于那些议题不清、感觉就是去凑人头的会,硬着头皮跟领导或者组织者沟通,看能不能不参加,或者只参加必要的部分。时间省下来干正事。
- 沟通直接:需要跟人协调工作?直接说事。打电话或者发消息,开头就把目的讲清楚,需要对方做什么,什么时候要,一次性说明白。避免来回拉扯,浪费时间。
- 下班就断电:设定一个下班时间,到点,手头的事没干完,只要不是天塌下来的急事,就果断保存,关电脑,走人。把工作和生活分开,回家路上和在家的时间,尽量不想工作的事。
实践后的感受:
这么搞一段时间,你别说,真清爽多。虽然每天看起来好像没以前那么“充实”,没那么多信息塞脑子里,也没同时应付好几摊子事儿显得“能干”,但感觉掌控感强多。
我知道我今天干干成下班的时候,心里不慌,因为重要的事都处理。脑子也不像以前那么乱糟糟的,晚上睡眠都好点。
效率这东西,有时候不是看你动作多快,而是看你方向多准,干扰多不多。对我来说,这“两点一线”的实践,就是帮我校准方向,排除干扰。听起来是简单粗暴点,但管用。至少,我自己感觉舒服多,这比啥都强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