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,今天就来唠唠我捣鼓那个所谓的“喋血双煞秘籍”的经历。这名字听着挺唬人,说白就是我当年被逼无奈,在两个老大难问题里反复折腾后,自己琢磨出来的一套应对法子,血泪史,真是。
那会儿我刚接手一个项目,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,关键是这项目牵扯到两个部门,咱们就叫他们“东厂”和“西厂”,方便理解。问题就出在这儿,东厂想要的是简洁高效,恨不得一天上线;西厂,追求的是面面俱到,安全第一,流程比啥都重要。这俩部门头头,就是那“双煞”,谁也说服不谁,需求文档能给你整出两个完全拧巴的版本来。
我,就是那个夹在中间传话、干活的小兵。我是想两边都不得罪,尽量融合。天真不是?
第一阶段:左右逢源,结果两头挨打
我开始是这么干的:
- 开会: 天天开协调会,拉着两边人马坐一起。结果?会上吵得唾沫星子横飞,完还是一样,各回各家,各找各妈,需求该咋样还咋样。
- 做方案: 我试着做个折中方案,自以为聪明,能满足两边部分要求。拿过去给东厂看,嫌太复杂;给西厂看,又嫌太简陋,不够严谨。里外不是人,说的就是我当时的状态。
- 加班加点: 为赶进度,同时还要满足西厂那边的各种流程文档,我那段时间真是披星戴月,头发都掉不少。改过来,改过去,净做无用功。
这么搞小半个月,项目没啥进展不说,我自己累得跟狗似的,两边部门还都觉得我不给力,办事效率低。真是活受罪。
第二阶段:痛定思痛,琢磨“秘籍”
碰壁多,人也清醒。我意识到,想让这“双煞”握手言和,靠我这张嘴、这双手是不可能的。他们背后是部门利益,是更大的博弈,我一个小兵掺和不起。那咋办?项目还得做。我开始琢磨怎么在这夹缝里生存下去,把事儿往前推一点是一点。
这就是我那“秘籍”的雏形,就是几条生存法则:
- 抓住核心,放掉细枝末节: 我不再试图去完美融合所有冲突点。而是死死抓住项目最核心的目标,那个两边都不能否认的、最基础的功能点。先把这个实现再说。其他的,能简化的简化,能推后的推后。
- 书面确认,留下证据: 吃没书面凭证的亏。后面我学精,每次开完会,甭管吵成啥样,我都根据自己理解(或者说,根据我认为能实现的方向),整理个会议纪要,用邮件发给所有人,特别是那俩头头。明确写清楚接下来要干基于啥样的理解。他们不回复?那我就当默认。有异议?邮件里说清楚,别背后嘀咕。留下白纸黑字,比啥都强。
- 单点沟通,避免混战: 不再搞那种大型协调会,效果太差。我改成跟两边的关键人单独沟通,而且只谈跟他们直接相关的部分。东厂关心效率,我就跟他聊怎么快速实现核心功能;西厂关心流程,我就跟他确认必要的文档和测试点。尽量避免让他们在同一个场合直接冲突。
- 向上求助,但要技巧: 光靠自己扛肯定不行。在关键节点,或者实在搞不定的时候,得把皮球踢给自己的直属领导。但不能直接说“我搞不定”,而是要带着问题和几个(经过我筛选的)备选方案去,说明情况的复杂性,点出需要更高层面协调的地方。让领导去做选择题,而不是问答题。
最终结果:磕磕绊绊,总算交差
用这套“秘籍”,虽然过程还是挺痛苦,各种扯皮也没完全消失,但起码项目没卡死。核心功能按时上线,虽然东厂觉得不够快,西厂觉得不够完善,但总算有个交代。我自己,虽然没落着啥但也算没被这浑水淹死。
后来想想,这“喋血双煞秘籍”没啥高深的,就是一套在复杂环境下,认清现实、保护自己、然后尽量把事做成的土办法。说白,就是别太理想化,多点儿江湖智慧。 这段经历,也算是给我好好上一课,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,心里就有底多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