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来这个圆蝌蚪,一开始我是在那个游戏里看到的,就是那个抓小怪兽的游戏。看着挺有意思的,脸上两个包,说是能发出啥音波,挺神的。
找蝌蚪去
正好那阵子天气暖和,我就寻思,这玩意儿既然叫蝌蚪,那现实里是不是也有类似的?我知道蝌蚪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,但游戏里那个造型,脑袋圆滚滚的,跟咱们平时水洼里看到的长条黑蝌蚪好像不太一样。
我就琢磨着,干脆自己去捞点蝌蚪养养看,实践出真知嘛正好家附近有个小池塘,以前见过里面有水草啥的。
找个周末,我拿着个小破网兜和一个塑料罐子就去。还真别说,扒拉开水草,底下黑压压一片,全是小蝌蚪,有些还是那种带点透明的,估计是刚孵出来不久的。捞一小罐子,看着密密麻麻的,心里还挺激动。
养起来看看
拿回家,找个大点的玻璃缸,洗干净,放点提前晾好的自来水。捞的时候顺便带点池塘里的水草和泥巴,想着给它们模拟个原生环境。
- 第一步:先把捞回来的蝌蚪连带原来的水慢慢倒进大缸里,让它们适应下。
- 第二步:观察。刚开始几天,这些小东西就扒在缸底或者水草上,偶尔扭动一下。跟游戏里那个活蹦乱跳的样子差远。
- 第三步:喂食。查下,说蝌蚪吃藻类,或者煮熟的菠菜叶碎末啥的。我就扔点特别特别碎的菜叶进去。它们吃得还挺欢。
日子一天天过,这些小家伙也开始变化。最明显的就是屁股后面先长出两条小后腿,然后前腿也慢慢出来。尾巴,反而越来越短。脑袋也没游戏里那么圆,还是尖尖的。颜色也从黑色慢慢变绿或者带点斑纹。
这个过程挺磨人的,得天天换水,还得小心翼翼地喂食,不能喂多,水容易脏。看着它们从一个小黑点,慢慢长出腿,尾巴消失,变成小青蛙蹦出来,感觉挺神奇,但也挺费劲。
实践出真知
养这一遭,我算是明白。游戏里的圆蝌蚪,那是艺术加工,图个好看好记。现实里的蝌蚪,变化过程复杂多,而且样子也普通,就是个小黑虫,跟可爱沾不上边,更别说脸上长包还能发音波。
这让我想起以前干过的一个活儿。刚接手的时候,老板把项目说得天花乱坠,像游戏里的圆蝌蚪一样,简单又好用,效果牛逼。我们当时也觉得,这玩意儿看着不复杂,按部就班做呗。
结果?一上手就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。需求变来变去,技术难点一个接一个冒出来,就像那蝌蚪长腿一样,长着长着就不是原来的样子。一开始设想的简单功能,变成一个臃肿复杂的东西,跟最初老板画的那个“圆蝌蚪”大饼,简直是两个物种。
那段时间,天天加班,焦头烂额,就跟伺候那一缸子蝌蚪似的,看着它们一点点变形,心里是又期待又烦躁。期待它赶紧成型,又烦躁这个过程怎么这么多麻烦事。
所以说,很多事情,光看介绍、听别人说,或者像看游戏图鉴一样,那都是美化过的。真要自己上手去实践,才知道里面的坑坑洼洼,才知道真实的过程是啥样的。不管是养蝌蚪,还是干活儿,都这个道理。实践出真知,这话真不假。看着那些蹦出水面的小青蛙,再想想那个折腾死人的项目,感觉都是一个道理,过程艰辛,结果也未必是你最初想的样子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