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老琢磨“东方再起”这个词儿,倒不是说啥宏大叙事,就是感觉自个儿也需要这么一股劲儿,从一种挺平淡甚至有点低迷的状态里,重新找点让自己“再起”一下。
想来想去,也没啥特别高大上的目标。就是有一天收拾屋子,翻出来一套好多年前买的文房四宝,笔墨纸砚都落层灰。那会儿年轻,图个新鲜,瞎划拉两下就扔一边。现在看着,突然觉得,要不,就从这儿开始?
重新拿起毛笔
说干就干。先把桌子腾干净,铺上毡子,把宣纸小心翼翼地展开。一开始真有点手足无措。那毛笔拿到手里,感觉又陌生又熟悉。怎么蘸墨,蘸多少,心里完全没谱。
第一次下笔,墨不是太多洇开一大片,就是太少干巴巴地拉不动。写出来的字,歪歪扭扭,自己看着都嫌弃。真挺打击人的。
- 找感觉:刚开始几天,就是瞎写,横竖撇捺,重新找握笔的感觉。
- 看视频:自己瞎琢磨不行,就上网找些入门的视频看,学学基本笔画,看人家怎么运笔。
- 静下心:发现写字这事儿,急不得。越急,手越抖,写得越烂。索性就放慢速度,一笔一划慢慢来。
过程比结果重要?
就这么着,每天抽点时间,哪怕就半小时,坐那儿写写画画。一开始的目标是想把字写好看点,起码能看。但写着写着,发现心态变。
注意力全在那笔尖上,感受墨汁在纸上晕染开的细微变化。外界的那些烦心事儿,好像暂时都隔开。写得好不好看,好像也没那么重要。重要的是,这个过程本身,让我觉得平静。
有时候写顺手,感觉挺有时候还是写得一塌糊涂,弄得满手满桌子都是墨点子,也挺狼狈。但没关系,擦干净,明天接着来。
一点点“再起”的感觉
字嘛还是那样,离“书法”还差得远。但跟刚开始比,确实强多,至少自己看着顺眼点。更重要的是,我觉得自己那股沉寂挺久的劲儿,好像真的被这点墨香给熏出来一点。
每天有件让自己专注、投入去做的事,哪怕就是这么件小事,也挺感觉生活不再是完全被推着走,自己也能主动抓住点什么。这种感觉,对我来说,可能就是一种微小的“东方再起”。不是啥惊天动地的大事,就是内心里,好像有啥东西,慢慢地、重新地,活泛起来。
就先写到这,算是个记录。以后有啥新体会,再来跟大家唠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