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来“日本全黄”这事儿,也是前段时间自己瞎折腾的一个记录。不是啥光彩的事,就是有点好奇,加上网上老是能看到类似的词儿飘过,就想着去解下到底是啥情况。
我也就是在搜索引擎上敲这几个字。想着看看是啥文化现象,还是有啥特别的说法。你还别说,这一下就给我弹出来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。
搜索过程的混乱
第一步:初步搜索
直接搜,结果页面那是相当的“热闹”。各种标题党,还有好多看着就不太正经的小网站,广告弹窗一个接一个,我这电脑的风扇都开始转得快些。有点烦躁,感觉信息太多太杂,根本找不到我想解的那个点。
第二步:尝试换关键词
我就想,是不是关键词太直接?试着换些稍微绕弯子的词,比如加上“文化”、“讨论”之类的。结果?差不多,还是那些东西,或者是一些根本不相关的,比如讲颜色的,讲设计的,驴唇不对马嘴。
第三步:过滤信息
后来我就学乖点,只看一些稍微正规点的论坛或者讨论区。想着看看别人是怎么聊这个话题的。确实找到一些帖子,但要么就是语焉不详,要么就是争论不休,感觉也没个准信儿。有些人好像很懂,说得头头是道,但你仔细一看,好像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,就是复述一些大家可能都知道的刻板印象。
实践中的发现与困扰
- 信息质量差: 找一圈,发现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很少。大部分都是重复的、低俗的或者是纯粹的引流广告。想找点稍微深入点的背景介绍或者分析,难。
- 网络环境复杂: 搜索过程中,明显感觉到网络环境的复杂性。很多链接点进去都感觉不安全,杀毒软件都叫好几次。这种体验挺糟糕的,感觉像在雷区里走路。
- 理解偏差: 我发现,不同的人对这个词的理解可能完全不一样。有的人可能就是单纯字面意思理解,有的人可能联想到某些特定的产业或者内容。这种模糊性让交流和查找都变得很困难。
折腾大概一下午,感觉挺没劲的。本来是想弄明白一个现象或者一个说法的源头,结果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跟广告弹窗和垃圾信息作斗争上。可能是我方法不对,也可能是这玩意儿本身就没啥值得深究的。
总结一下,这回实践给我的感觉就是,网络信息真假难辨,想要在一个模糊不清的话题上找到靠谱的答案,实在是费时费力,而且体验不以后再碰到类似这种吸引眼球但又说不清道不明的词儿,我可能就直接忽略,省得浪费自己时间,还惹一肚子气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