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也没啥事儿,就把之前那个挺火的《白夜追凶》又给翻出来。主角是潘粤明嘛讲真,他那时候演得确实是一个人分饰两角,性格差别还挺大。
我就跟追普通剧一样,看着图个乐子,跟着剧情走。看着看着,就觉得这剧不简单,细节方面弄得挺多,特别是兄弟俩互换身份那块儿,稍微不留神可能就看串。
然后我就琢磨,光这么看有点浪费,这剧这么多细节,不如我拿它练练眼力劲儿?就当是自己的一个小实践,看看能不能跟上剧里的节奏,甚至提前发现点
说干就干。 我就改变看剧的方式。不再是窝在沙发里放松看,而是坐直,眼睛瞪大看。主要实践两个方面:
分辨角色: 不等剧情告诉你现在是哥哥还是弟弟,我就自个儿先判断。主要就是看潘粤明表演的那些细微差别,比如眼神,小动作,说话的那个劲儿。哥哥关宏峰就比较沉稳严肃,弟弟关宏宇就有点痞气和冲动。我就专门找这些不同,有时候一集下来,暂停好几次,倒回去反复看,就为确认自己的判断对不对。还真挺费神的。
找线索: 跟着他们破案嘛我就不单纯看他们怎么破,而是看他们发现线索之前,画面里是不是已经给出来。比如现场勘查的时候,镜头扫过的一些角落,或者某个证人说话时的表情。我试着在他们公布答案前,自己先把线索给找出来。成功率不高,好多时候还是得靠人家台词点拨,但这个过程挺有意思。
就这么实践一段时间,一集剧看得比以前慢多,也累多,眼睛都快看花。但感觉确实有点不一样。
后来我发现,这不仅仅是在看剧。好像对生活里的一些细节也敏感点?比如跟人聊天,会下意识地多观察一下对方的表情和小动作;或者家里东西摆放变位置,以前可能很久才发现,现在好像能更快注意到。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,但感觉观察力这东西,确实得多练。
这回重看《白夜追凶》,不光是回味剧情和潘粤明的演技,还顺带给自己找个“实践”的活儿干。虽然挺累,但感觉挺值的,也算没白看,对自己有点小提升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