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来这个“普特南”,我也是后来才听说的。一开始没太当回事儿,不就是个数学比赛嘛给大学生搞的。后来听人讲,嚯,这玩意儿号称是北美那边最难的,甚至全世界范围都算得上顶尖难度。
我当时就好奇,有多难?就去找点资料看,顺便瞄几眼往年的题目。
初次接触
不看不知道,一看真是有点懵。那些题目,弯弯绕绕的,跟咱们平时工作里用到的数学根本不是一个路子。感觉更像是纯粹的智力游戏,或者说,是给那些数学天才们互相“卷”用的。
我还记得当时看到一些报道,说这比赛满分120分,结果每年考下来,中位数经常只有个位数,有时候甚至是1分、2分!你想想看,几千个名牌大学的数学尖子生去考,一大半人连一道题都做不出来或者只能做对一点点,这难度简直。
尝试与感受
有段时间,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,我还真试着去琢磨一两道题。找道看起来稍微“面善”点的题目,对着草稿纸划拉半天。
- 第一步:读懂题目。这个就花点时间,有些表述得挺抽象。
- 第二步:尝试找思路。各种方法都想想,什么代数、几何、组合,能用上的都比划一下。
- 第三步:卡壳。真的,就是那种脑子空空,完全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儿走的感觉。
- 第四步:放弃(或者说战略性撤退)。搞一两个小时,没啥进展,感觉再搞下去就是纯粹浪费时间。
那次之后我就彻底明白,这玩意儿确实不是给普通人准备的。它考察的那些技巧和思维深度,得是专门训练过的,而且还得有天赋。听说那些顶级名校,像MIT什么的,年年都霸榜,人家是有专门的队伍和训练方法的。
一点想法
后来想想,这种比赛可能就像体育界的极限运动。我们普通人看看热闹,惊叹一下人类的智力极限在哪儿,也就够。真要自己下场去玩,那纯属是给自己找不痛快。
对我来说,解一下这个普特南竞赛,知道它的存在,感受一下它的难度,也算是开阔点眼界。虽然我一道题也解不出来,但这并不妨碍我该干啥干毕竟咱们日常工作生活里,需要解决的“问题”,跟普特南题目比起来,那可实在多,也实际多。
这“普特南”,就让它作为数学界的一个传说,或者大神们的竞技场,继续存在下去。我们普通人,还是老老实实搬砖,解决点实际问题来得实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