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,今天就来唠唠这个“米诺陶诺斯”。不是说希腊神话那个牛头怪,是我最近捣鼓的一个事儿,感觉就跟钻那个迷宫差不多,所以就起这么个代号。
事情是这样的,手头上摊个旧玩意儿,一套老系统算是。没人维护,文档也对不上号,里面的逻辑绕来绕去的,跟蜘蛛网一样。领导让我去瞅瞅,看能不能给它捋顺,至少让它跑得稳当点。
刚开始,我也是没头苍蝇。想着先按老规矩来,找找以前留下的只言片语,对着那些图、说明,试着往里走。我先把能找到的资料都打印出来,铺一桌子,一杯茶,一根烟,就这么开始看。
看两天,头都大。那些文档,有些地方写得不清不楚,有些干脆就是错的。我试着按文档上的步骤操作,不是这儿报错,就是那儿卡住。感觉就像在迷宫里,拿着一张画错的地图,瞎转悠。
碰壁过程
下面是我当时遇到的一些具体麻烦:
- 模块A调模块B,文档说是直接调,结果发现中间还隔着个C,这C还不知道是干啥的。
- 有个配置项,文档里写的是个布尔值,True或者False,实际系统里它是个数字,1、2、3代表不同状态。
- 最坑的是一个核心的处理流程,文档画个简单的流程图,我跟着跑半天,发现实际跑起来,里面分支、跳转、异常处理比图上复杂十倍不止,完全是两码事。
那段时间,真是焦头烂额。每天对着屏幕,点过来点过去,试各种参数,看各种日志。有时候感觉好像找到点头绪,往前一步,又是个死胡同。这玩意儿就跟那个米诺陶诺斯一样,藏在迷宫最深处,看不见摸不着,但处处都是它的陷阱。
后来实在没辙。我放弃完全依赖那些老旧资料的想法。干脆,我就把它当成一个黑盒子,从入口开始,一点一点往里试探。我搭个测试环境,把输入卡死,然后观察它的每一步输出,记录下来。哪个地方不对劲,就停下来,单独把那一小块拎出来琢磨。
这法子笨,但管用。就像拿着线团进迷宫一样,虽然慢,但至少不会迷路。我把各个模块的实际调用关系,还有那些关键参数的真正含义,都重新画一遍图。这个过程特别磨人,有时候为搞清楚一个参数是干嘛的,得追溯好几个函数调用。
3,花差不多两周,总算是把这“米诺陶诺斯”给摸透。虽然没做什么大改动,就是把那些坑坑洼洼的地方给填平,把错误的配置给纠正,让整个流程能顺畅跑下来。现在这系统,至少是稳定多,没再出那些幺蛾子。
所以说,有时候碰上这种老大难的问题,感觉就像进迷宫一样。别怕,也别完全信那些“地图”。关键是得自己一步一步去蹚,去试。哪怕慢点,哪怕笨点,只要方向对,总能找到出去的路,把那个藏在里面的“牛头怪”给揪出来。这过程,累是真累,但搞定之后,那感觉也确实不赖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