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,今天就来唠唠我琢磨的这个“意念征服”系列。也不是啥玄乎玩意儿,就是我自个儿瞎折腾的一些记录,说说我是咋想的,咋做的。
起因挺简单的。有段时间,干啥啥不得劲,感觉脑子跟一团浆糊似的,做什么都拖拖拉拉。看书看不进去,做事老走神。就跟那谁说的,“间歇性踌躇满志,持续性混吃等死”,差不多就那状态。
那时候就瞎琢磨,咱这脑子,除想东想西,还能不能干点别的?能不能让它听话点?就跟驯马似的,得让它知道谁是老大。
我的第一步:找个“靶子”
光想没用,得找个事儿试试。我就盯上我那堆积如山、一直懒得整理的书房。那叫一个乱,每次进去都头疼。我就想,行,就拿你开刀!我得用意念,让自己心甘情愿地去收拾它。
听着有点傻?我也觉得。但当时就是钻牛角尖。
具体咋“练”的?
也没啥章法,就是土法上马:
- 每天“瞪”它十分钟: 我就搬个小板凳,坐在书房门口,也不进去,就死死地盯着那片狼藉。心里就反复告诉自己:“我要收拾你,我一定能收拾你,收拾完会很爽。”
- 脑子里“演练”: 盯着看累,我就闭上眼,开始在脑子里“放电影”。想象自己怎么把书分类,怎么把杂物扔掉,怎么擦桌子,怎么扫地。尽量想得细致点,连擦布啥颜色都想
- 给自己“打气”: 过程中肯定有不想干的时候,觉得“我这是干啥,神经病”。这时候就得强行把这念头按下去,对自己说:“再坚持一下,就快成。”
这过程挺搞笑的,我老婆看我天天对着个乱屋子“发功”,以为我中邪。解释好几遍,她才将信将疑。
结果?“征服”吗?
大概搞一个多星期。刚开始几天屁用没有,该乱还是乱,我该烦还是烦。但奇怪的是,到差不多第五天、第六天的时候,我再看那书房,好像没那么碍眼。脑子里演练的次数多,真就有点手痒痒。
然后,某个周六的下午,也没啥特别的征兆,我吃完午饭,很自然地就走进书房,开始动手。没有之前那种强烈的抵触感,就觉得,该干活。
一口气收拾差不多四个小时,中间都没怎么歇。等弄完一看,嚯,那叫一个敞亮!跟脑子里演练的场景差不多。那一刻,真挺有成就感的。
你说这是“意念”起作用?好像是。但你说完全是靠“想”就把活干?那肯定不是。我觉得,更像是一种心理暗示和习惯养成。通过反复地想、反复地看,把“要收拾”这个念头,从一个模糊的想法,变成一个清晰的、好像马上就能动手的“指令”。
后来我也用类似的方法对付过别的事,比如早上赖床不想起,或者有个报告拖着不想写。效果嘛时好时坏。有时候管用,有时候还是该拖就拖。可能跟我当时的状态、事情的难度都有关系。
一点瞎琢磨
这“意念征服”,在我这儿,不是说真能隔空取物或者心想事成那么神。更像是一种跟自己较劲的方法。就是你先得说服自己,把那个“我不行”、“我不想”的念头给压下去,然后不断地给自己描绘那个“行之后会怎样”的画面,3身体才可能跟着动起来。
就好像以前听人说的,“真正的强大,不是征服什么,而是承受什么”。我觉得我这瞎折腾,可能连“征服”都算不上,顶多算是跟自己的惰性、拖延症掰掰手腕。有时候赢,有时候输,但总得试试不是?
反正,这就是我那段时间的实践记录。没啥高深的理论,就是一些笨办法。分享出来,给大家看个乐子,或者,你要是也觉得干啥啥不得劲,没准也能试试我这“瞪”、“想”、“打气”三板斧?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