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就来聊聊我之前琢磨“兵锋”这事儿的一段经历。这词儿听着挺唬人的,什么兵器的尖儿,什么兵力气势。我一开始也没太往心里去,直到后来自己手上碰着个事儿,才咂摸出点别的味儿来。
那会儿我不是在捣鼓一个啥项目嘛具体干啥就不细说,反正就是想把一个流程弄得更顺溜,效率更高点。我当时的想法挺简单,就是觉得原来的搞法太钝,得磨快点,像把刀一样,一下是一下,干净利落。这就是我理解的“兵锋”,用在干活上,就是要精准、高效。
我还挺有信心的。先是把整个流程拆开来,一点点看,哪里堵得慌,哪里能优化。我花老大劲儿,画图、写文档、找相关的人聊。那段时间,天天就琢磨这事儿,怎么把这“刀”磨得快快的。
然后我就开始动手改。先是小范围试试,看看效果。你还别说,刚开始效果确实不错,一些环节明显快。我当时还挺得意,觉得这“兵锋”算是初步亮出来。
但问题很快就来。你想,这改流程不是我一个人说算的,牵扯到不少人、不少部门。我这“刀”快,是快,但也开始“割手”。有些人习惯老法子,不愿意改;有些人觉得我这改动触碰他们的“地盘”;还有些人,纯粹就是怕担责任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。
那段时间,真是体会到啥叫阻力。开会的时候,各种理由就来:什么条件不成熟,风险太大,影响稳定……反正就是各种不配合。我这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,想把这“兵锋”往前推,可那边,就是各种软钉子、硬钉子往回顶。
我记得有一次,为一个小小的改动点,我跟另一个部门的负责人掰扯小半天。我说这样改效率高,他说那样改有隐患。真是费老劲,感觉不是在磨刀,是在跟一堵墙较劲。那“锋”,好像不是对着问题去的,反倒是先对着自己人。
后来这事儿就不之。搞半天,投入不少精力,就改点皮毛,核心的东西还是没动。我那所谓的“兵锋”,也没真正亮出来,反倒把自己搞得有点灰心。
现在回过头想想,这“兵锋”,光有锐气还不行,还得看用在啥地方,对着谁。有时候,你觉得是把好刀,想披荆斩棘,但可能环境不允许,或者说,你面对的根本不是“荆棘”,而是更复杂的人和事。硬要往前冲,可能伤的是自己。
我这实践记录就是,干事儿得有那股子锐气,想把事儿干好、干利索,这没错。但这股劲儿怎么用,得看情况。有时候得像尖刀一样直插要害,有时候,可能就得钝一点,得学会迂回,或者干脆等等再说。这“兵锋”用不真挺磨人的。
就这么个事儿,也不算啥成功经验,就是自己的一段实践记录,分享给大家听听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