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捣鼓“火焰山土地”那点事儿。
一开始听到“火焰山土地”这名字,我脑子里就是《西游记》里那烧得通红的地儿,感觉挺玄乎。后来琢磨一下,咱普通人哪能真跑新疆去挖土,那不成孙猴子?这名字倒是提醒我,就是那种特别干、特别硬、看着就没啥指望的地。
正我老家院子角落里就有那么一块地。以前堆杂物留下的,后来杂物清走,那地就露出来。怎么说,踩上去梆梆硬,颜色有点发黄发红,跟周围的黑土地格格不入。夏天太阳一晒,热气腾腾的,还真有点“火焰山”的意思。
我那块“火焰山”改造记
看着这块地荒着,心里总不得劲。就喜欢瞎折腾,看不得闲着。于是我就琢磨着,能不能把它给“改造”一下,起码种点看着绿油油的心情也
说干就干,过程大概是这样的:
- 第一步:翻地。这是最累的。那土,用铁锹挖下去,铛铛响,全是小石子和硬土疙瘩。我撅着屁股挖小半天,汗流浃背,腰都快直不起来。挖出来的土块,大得跟砖头似的。
- 第二步:筛土、清石块。挖松还不行,得把里面的石子、砖块啥的都捡出去。我找个旧筛子,一点点筛,那叫一个费劲。清出来的小石子堆一小堆。
- 第三步:改良土壤。光是松土清石子没用,这土太“瘦”。我就从院子别处挖点好土掺和进去,又买点那种袋装的有机肥,撒进去,再用铁锹来回翻,让它们混匀。这下看着顺眼多,土质松软不少,颜色也深点。
- 第四步:平整、浇水。把地搂平,做成一个小畦。然后就是浇水,第一次得浇透,让水慢慢渗下去。看着水“咕嘟咕嘟”往下钻,心里还挺期待。
弄完这些,累得够呛,但看着那块原本硬邦邦的地变样,心里头那叫一个舒坦。
我试着种点好活的东西,比如几棵小葱,还有几颗生命力特强的太阳花。刚开始还担心活不,天天去看,小心翼翼地浇水。没想到,过一阵子,小葱真就冒出绿芽,太阳花也开几朵小花。
虽然长得不算特别茂盛,跟好地里种出来的没法比,但对我来说,这就算成功。看着那几抹绿色和零星的花朵在原来那片“火焰山”上升起来,感觉特别有成就感。
说白,我这实践,跟人家治理真正的荒漠戈壁那是两码事,就是自己在家瞎鼓捣。但这过程让我体会到,再贫瘠的地,只要你肯下功夫,用心去侍弄,它总会给你一点回报。就像生活里遇到难事儿,硬着头皮去做,一点点改善,总能看到点希望不是?
这就是我捣鼓那块“火焰山土地”的经历,没啥高深的技术,就是一把子力气和一点耐心。分享给大家,图一乐呵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