琢磨“成为乔布斯”这事儿,不是一天两天。也不是说真想变成他那样,毕竟人家是神级人物,咱普通人一个。主要是最近工作上遇到点儿事,加上闲下来看些关于他的东西,就老琢磨他那套做法,能不能学个一招半式用到自己身上。
开始琢磨这事儿
起因是啥?大概是前段时间,接手一个内部用的小工具开发。本来挺简单个事儿,结果需求讨论会上,张三说要加个功能A,李四觉得功能B也挺王五又提议整合一个他那边的数据源…七嘴八舌,列出来的功能清单,好家伙,密密麻麻一大串。我当时就感觉这不对劲。
你想,一个内部小工具,目标用户就那么几个人,核心需求特别明确,就是解决一个特定场景下的效率问题。搞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功能,谁用?开发周期拉长不说,后面维护起来也麻烦。
那时候正好晚上在家没事,翻翻以前看过的关于乔布斯的访谈和一些文章。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对产品那种近乎偏执的简洁要求。砍功能,砍按钮,一切都为核心体验服务。我就想,欸,我这摊子事儿,是不是也能这么搞?
动手实践,磕磕绊绊
第二天,我就鼓起勇气,去找项目负责人聊。我说:“哥,你看这需求列表,是不是有点太‘丰满’?咱们能不能先聚焦一下,把最核心的那个问题解决?其他的,要么优先级往后放,要么干脆就别做。”
负责人也有点犹豫,觉得砍功能怕后面有人抱怨。我就学着网上看来的那些沟通技巧,开始“布道”。我没直接说“乔布斯说要简洁”,那太空。我就具体分析:
- 这个功能A,使用频率可能一个月都不到一次,为它加个按钮,占地方不说,还干扰视线。
- 那个功能B,听起来美但实现起来技术复杂度高,要对接好几个系统,性价比太低。
- 王五的数据源,咱们现在手上数据够用,整合进来,用户还得学习新东西,增加负担。
核心是核心就是让大家在那个特定场景下,点两三下鼠标就能完成任务,而不是在一堆按钮里找半天。我把这个点反复强调,画个超级简单的流程图给负责人看。
磨差不多两天,中间还拉上几个关键用户一起碰碰,听听他们的真实想法。果然,大部分用户也觉得,那么多功能确实没必要,他们就想要个快、准、狠的工具。
负责人终于拍板,同意砍掉大部分附加功能,就保留最核心的那一两个。那一刻,我心里真有点小激动,感觉自己好像真的“乔布斯”一把,虽然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项目。
过程中的思考和感受
整个过程下来,体会挺深的。
坚持独立思考挺重要。 不能别人说啥就是得自己判断,这个需求到底是不是真需求,是不是核心需求。乔布斯那种敢于挑战常规的劲儿,用在这儿挺合适。
表达能力,或者说“忽悠”能力,也得练。 你光自己想明白没用,得让别人也接受你的想法。要把你的思考过程、你的理由,用大白话讲清楚,让大家觉得你说的有道理。这过程,那叫一个费劲,但很有必要。
是聚焦。 人的精力、资源都是有限的。与其搞一堆“差不多”的东西,不如集中火力,把一个点做到极致。虽然咱做不到苹果那种极致,但这个思路是对的。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其他的,该舍弃就得舍弃。
咱这实践跟乔布斯那完全不是一个量级。人家是改变世界,我这顶多是优化个内部工具。但这个思考和行动的过程,让我觉得挺有收获。至少,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,我知道该怎么去想,怎么去做。说白,学乔布斯,不是学他怎么穿高领毛衣,而是学他那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那股子坚持劲儿。这玩意儿,用在生活和工作里,多少能让自己少走点弯路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