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也不知道咋回事,就瞅见“藤江”这两个字,好像是在一本挺旧的书里翻到的,也可能是在哪个犄角旮旯的招牌上瞄一眼,记不清。
当时就琢磨,这藤江到底是个地名?人名?还是说的是河边的藤蔓?心里痒痒,就想着非得弄明白不可。
然后我就开始瞎鼓捣。上网查,乱七八糟说啥的都有。一会儿跳出来个古诗,说啥“驿使何曾寄岭梅”,一会儿又说是人名,还分析五行八字啥的,看得我头大。
瞎折腾半天
这感觉就跟我之前弄那个老旧的收音机似的。本来就想听个响,结果拆开一看,里面线头乱七八糟,电容电阻掉一地。越修越坏,直接不响。
查这个“藤江”也是。本来就一点好奇心,结果越查越懵。一会儿说是藤蔓,一会儿说是长江,还有那个藤黄,说有毒?我勒个去,咋还扯上有毒植物。
- 查半天资料,感觉没一个靠谱的。
- 一会儿宋代诗人,一会儿明代画家。
- 还有说名字寓意的,跟算命似的。
- 还有植物介绍,说啥棕榈科,茎细长有节。
真是费老大劲。感觉信息太多太杂,反而不知道哪个是对的。就好像你想找条小路,结果面前出现无数条岔路,条条看着都像,又都不像。
折腾一下午,也没搞清楚这“藤江”具体是哪个藤江。可能就是个普通的名字,或者是个早就没人记得的小地方,也可能就是古诗里随口一提。
感觉就像瞎忙活。有时候就是这样,你一头扎进去想搞明白一件事,发现可能压根就没那么重要,或者说答案早就散落在各种犄角旮旯里,拼不起来。
反正我这实践记录就是,别太钻牛角尖。碰上这种模棱两可的东西,解下大概得,非要刨根问底,容易把自己绕进去。就像我查“藤江”查一肚子气,也没弄出个所以然。得,记录一下,以后遇到类似情况,心态放平点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