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礼拜刷到个热门话题,讲刘九如的职场经验贴得满天飞,什么高效能习惯、沟通技巧一套套的。我这暴脾气当场就买了本他的书想临摹下,结果踩坑踩到怀疑人生。今儿掰开揉碎跟你们唠唠,可别学我头铁硬撞南墙。
第一步:生搬硬套学规划
翻书看到九如大佬每天清晨5点列计划表,我咬着牙把闹钟从8点调到5点半。结果第一天困得直撞墙,硬撑着写满三页纸待办事项:从晨跑背单词到写周报做PPT,连午休读专业书都安排得明明白白。
真干起来全乱套!刚晨跑完就接到领导临时加塞的报表,计划表直接作废。下午三点盯着"完成项目框架"那栏发呆——客户那边需求还没给,做空气框架?下班前计划表勾掉的只有"整理桌面"这一项。
第二步:盲目复制沟通术
书里说刘总跟团队开会都用"倾听-总结-提问"黄金三步法。第二天部门晨会我现学现卖,同事讲方案时拼命点头,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,憋出句:"所以你的重点是...需要我补充什么吗?"
当场翻车实录- 同事A歪头反问:"上次说的需求文档在你那儿?"
- 主管敲桌子:"小李别绕弯子,上次要的数据分析进度?"
- 实习生悄悄戳我:"李哥你嗓子疼吗?声音在抖..."
血泪顿悟时刻
折腾两周后彻底蔫了。某天熬夜改方案,电脑突然蓝屏文件全没救回来。战战兢兢跟领导坦白要延期,没想到她甩了根充电线过来:"早看出你状态不对了,年轻人别硬套大佬节奏。"
当时醍醐灌顶!九如那套体系是人家深耕行业二十年淬炼出来的,而我这头新驴非要学千里马跑法:
- 人家5点起床是因常年跨国会议时差固化,我这种半夜改方案的凑什么热闹
- 黄金沟通法建立在充分业务认知上,我连部门KPI算法都没搞清学什么花架子
- 最要命的是忽略环境变量,他那套在成熟企业有效,我们这儿连岗位职责都没理清
现在学乖了——早起时间调回7点,改成睡前用便签列三件核心任务;沟通时先确保听懂业务逻辑再发言;上周主动找领导梳理清楚职责边界,意外换来两个新项目主导权。
说句扎心的:网上吹的神乎其神的职场秘籍,多半都藏着「幸存者偏差」这坑。就像我领导说的:“与其模仿九如的行程表,不如学学他当年在印刷厂熬夜调油墨的耐性。” 共勉各位!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