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聊聊折腾「操jk」这个精力管理工具的实际效果。全程用第一视角记录,不整虚的。
1. 起手就踩坑
上周二早上六点被闹钟震醒,抄起手机就开整。照着网红教程把番茄钟设成45分钟工作+5分钟休息,结果刚敲半小时代码,手机突然弹JK的提示音:「主人该起来动动!」吓得老子差点把咖啡泼到键盘上——明明设置的休息提醒是震动模式!
2. 手动调教过程
直接长按APP图标进设置,发现默认开启所有提醒方式:铃声+震动+弹窗三件套。气得我当场:
- 关掉烦人提示音保留震动
- 把专注时长从45砍到35分钟
- 禁用APP里花里胡哨的成就弹窗
改完顺手把手机扔到三米外的沙发上——这回总算能专注写代码了。
3. 实战监测效果
连续测试五天发现个反常识现象:缩短单次专注时长反而产出更高。以前硬撑45分钟总会摸鱼刷手机,现在每次35分钟倒计时就像催命符:
- 眼睛死盯时间条不敢分心
- 文档编辑速度提升1.5倍
- 日均休息时间反多出40分钟
但周五下午翻车了。写完代码忘记关计时器,洗澡时手机在客厅疯狂震动,跑出来一看已完成7轮虚假专注——这破工具根本不会自动检测状态!
4. 最终改造方案
现在我的组合拳长这样:
- 物理隔绝:专注时手机锁抽屉
- 降级提醒:只用最低档震动
- 手动核销:完成真实任务才点确认
昨天实测写3000字报告,效率比裸奔时提升2倍。但必须说清楚:核心是物理隔离的土办法在生效,这APP顶多算个辅助闹钟。
补个血泪教训:所有效率工具都得当孙子使唤,让它按你的节奏来。上周被那声「主人」吓飞的咖啡,现在键盘缝里还黏着两粒砂糖!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