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看到有人聊鉴宝节目,我就想,这帮专家到底靠不靠谱?观众们一个个捧着传家宝上去,被专家几句话就定了真假,有的还当场估价几百万,这不让人眼红吗?我自己就是个古玩迷,平时爱逛旧货市场,但从来没上过节目。于是我脑子一热,决定亲自试试看。
我咋开始这个事儿的
我先去网上找了最近热门的鉴宝节目报名入口。填资料的时候,得上传几件东西的照片。我挑了块祖传的玉佩,说它是清代老物件儿——我压根儿不确定真假,就图个好玩。提交后等了半个多月,突然接个电话,说让我下周末去录影棚。我心里那个激动,连夜收拾了玉佩和身份证,一大早就奔地铁站。
到了现场发现坑好多
到了录影棚,外面排长队,全是和我一样抱着宝贝的。工作人员催着入场,验身份就花半小时。轮到我的时候,一个导演跑过来,说:“您这个玉佩看着还行,专家有空就鉴定,别耽误时间。”我还没反应过来,就被推进了观众区。棚里灯光晃眼,专家坐得高高的,一副大派头。我排队等了大半天,终于到我上台。专家拿着放大镜照了两下玉佩,直接张嘴就道:“假的!清代没这工艺。”我正想辩解两句,镜头就切走了。结果节目组只给我两分钟时间,连个解释的机会都没有。
背后的真相揭了个底朝天
下来后我憋屈得慌,找了个老行家朋友喝酒吐槽。这哥们儿是圈内人,干了十几年古玩买卖。他嘿嘿一笑,说:“你太天真了!我跟你细说内幕。”我俩聊了半宿,我才明白现场鉴定猫腻多得很:
- 专家不是全懂——有的就是节目组请的演员,背台词混饭吃;真懂的行家都忙着做生意,没空上电视。
- 时间安排得太短——为了节目效果,每件东西就给一两分钟,专家根本没时间仔细瞧,全凭印象瞎说。
- 商业目的在作怪——估价高的东西,要么是托儿,要么是为抬高某市场;假的也敢说真,骗观众凑收视率。
那次经历让我彻底懂了,电视上那些金光闪闪的画面都是演出来的。回头想想,我那块玉佩后来找专业机构验证了,还真是真货!现在我再也不看鉴宝节目了,就老老实实上旧货市场淘点小件儿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