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一直对火山特别好奇,地球上有这么大个火坑,火红的石头喷上天,太神奇了。正好最近闲下来,就想着得亲手试试搞懂它。不废话,我直接上手了。
开头很简单,我打开手机浏览器搜火山信息,结果跳出来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,有科学论文也有瞎编的段子,看得我头大。一想,干脆找本靠谱的书,就跑到图书馆借了本《地球小百科》。书挺薄的,我一口气读完,里面说火山是地球内部压力太大,熔化的石头憋不住就喷出来,喷发时火光冲天,像个大烟囱。
光看书觉得太抽象了,我就动手做个小实验试试看。我找了个空汽水瓶,往里面倒了半瓶可乐,再加一大把薄荷糖。一摇瓶口,汽水马上喷得老高,像迷你火山爆发似的。老婆在旁边看着笑疯了,说这简直是孩子游戏,但效果还真像喷发的场面——火热的泡沫乱飞,弄得厨房地上全是黏糊糊的。这玩意儿帮我明白了一件事:地球也是憋得太紧,才喷出那些火石头的。
实践中的难点和解决
不过靠实验还是不够细节。我打开电视看点纪录片,片子里的火山喷发得又猛又吓人,解说员说岩浆的温度能融化钢铁,听着都打颤。问题是,为啥火山有的喷小烟、有的爆大火?查资料时我晕了头,视频、书本说法矛盾。我就坐下来总结笔记:
- 第一类喷发像小火炉,慢慢冒烟,喷出的石头小,伤人少。
- 第二类就是大爆炸,轰隆隆全喷射上天,破坏力强。
为了不漏知识点,我翻了书上提到的所有例子,拿张纸画了个对比图。这下清晰多了:地球的内部运动不一样,喷出的火也分大小。
搞清基础后,我就想深入了解火山为啥能休眠或活跃。查了更多资料,发现地球板块在悄悄移动,像挤牙膏一样压着火山。有时压紧了就爆发,松了就睡觉。我试着用两本厚书当板块,中间放个橡皮泥小山模拟,一压一放,小山变形或鼓起。这实验虽然粗糙,但帮我记牢了火山变化的原理。
整理成果
实验做腻了,我就把所有笔记摊开,照着整理成简单记录。别说什么专业术语,我就用大白话写。比如:地球是个大热锅,内部石头熔化膨胀,一旦压力过大,就找地方喷出来,形成火山。喷发的大小,全看地球憋气的程度——憋越大喷越猛。
写完一看,这套知识全解析终于齐活了。我读给老婆听,她一个科学白痴都能懂,说“哇,原来火山奥秘这么简单”。我自己也小得意:地球发脾气喷火,背后就这回事。
整个实践下来,磨蹭了半个多月,但动手真学到东西。下次想试试海啸实验,拿个大盆子加水摇晃,看看怎么预测波浪。要是再喷得满地水,估计老婆又得念叨,哈哈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