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闲得无聊刷帖子,刷到好多人在吵本多忠胜的身高。有人拍胸脯说他有1米8多,高大威猛;有人摇头晃脑讲他才1米7出头,中等个头。我就奇怪了,一个古代武将,身高咋能搞得这么乱糟糟?莫非是日本古代的尺子不统一,换算出了问题?
我这人有强迫症,非得弄明白不可。立马就动手查资料。
第一步,我先翻资料找原始记录。上网搜了好几个日本网站,可把我折腾坏了。眼睛盯着屏幕半天,总算找到靠谱的源头:历史书说本多忠胜的身高是“六尺三寸”。这尺子是日本古代的尺贯法,听着神神秘秘的,简单说就是人家的度量衡单位,就像咱们的尺和寸一样。
找换算标准的过程
问题来了,这“尺”到底是多少厘米?古代日本不同时期尺子大小不一样,就跟咱们古时候的斤两经常变一个道理。我先摸清了本多忠胜是战国时代的武将,就盯着战国时期的资料钻。
- 查战国尺的换算:翻了古书笔记和现代学者文章,说那时候一尺大约28.18厘米。我掐指一算,六尺三寸就是6.3乘以28.18。
- 碰巧又看到江户时代的资料:说那时一尺涨到了30.3厘米。万一后人用这个标准算咋办?我又算了一遍6.3乘以30.3。
接着我掏出手机计算器。算战国尺:28.18 6.3 = 约177.734厘米,四舍五入1米78,真不高!算江户尺:30.3 6.3 = 191.89厘米,快1米92了,够高大的!
验证为啥众说纷纭
算完后我坐那儿发愣。资料混乱,后人要是用了不同时代的尺码标准,算出来肯定七七八八了。再往下挖,发现好些现代书籍瞎搞:有人偷懒直接用平均尺码,有人凭印象乱猜。
- 历史记录没统一:战国和江户尺差那么大,换算时又没明说。
- 后人随便加戏:有些博主想当然用江户尺算出来吹英雄气概;学者老实点用战国尺,就被说成贬低人物。
我折腾一整天,脖子都看酸了。终于搞明白了:归根结底是尺子标准变来变去,不同时代乱用换算方法才惹出的误会。
事后回想,这事挺有意思。以后再见到类似的古代身高争议,我就知道要扒一扒历史背景。甭管数字多漂亮,背后全是换算把戏,解谜团的感觉真过瘾!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