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对这个“古藤老人”的比喻完全搞不懂,以为是啥古装剧里的玩意儿。上周在楼下散步时,碰见小区门口的王大爷,他整天坐着晒太阳,脸上刻满了皱纹,一副谁也不爱搭理的样儿,我就琢磨着,这不就是书上说的那词吗?我想搞清楚到底啥意思,不能光靠瞎猜。
我的调查经过
先是从网上搜了一圈,输入“古藤老人比喻”,发现搜索结果乱糟糟的,大部分是些没用的广告。我耐着性子翻了几页,在一个论坛帖子看到点线索,说是比喻那种经验丰富但脾气倔的老头子,就跟老藤蔓一样,长年累月的风吹雨打,看着枯枯的,但实际上坚得很,一碰就扎人。
- 问了几个朋友: 我专门给朋友圈发了条消息,问问谁懂这个。小李回复说,他老家爷爷就是这德性,年轻时打拼过,现在老了就爱窝在家里,不爱说话,但一提起往事就滔滔不绝。小王更直接,笑称自己老爸也是个“古藤”,连手机都不肯学,活活一个老古董。
- 跑去现场观察: 为了亲眼看看,我连着几天泡在社区公园,盯那几个常坐在长椅上的老人。一老头姓张,别人打招呼他爱答不理的,自己在那儿下象棋。有天,我大着胆子凑近聊天,开头他说“别烦我”,后来聊到他年轻时当工人的事儿,他突然话匣子大开,抱怨现在年轻人吃不了苦。你说这玩意儿,没点耐心真摸不透。
- 查了本旧书: 家里翻箱倒柜,找出本破破烂烂的民俗书,里面对这比喻解释得详细,说是源于农村,比喻老人根深蒂固的习性和经历,年轻时干活累的,老了就一根筋,不容易变通。书上还提了一嘴,现代生活中,这种老人多的是,尤其是空巢那种,儿女在外头忙,他们自己熬着。
我的发现和结论
折腾了一圈,我现在彻底搞明白了:古藤老人就是形容那种活得久、经的事多,但性格死倔、不容易亲近的老家伙。生活中确实不少,你看看街边卖小吃的李奶奶,一天到晚板着脸,但手艺超问她秘方她就哼哼。我邻居老孙头更是个例证,儿女在外地,他自己养花种草,别人帮忙就说“不用”,活脱脱像根老藤子,缠着自己那套。
最逗的是,这种老人你看着不顺眼,但他们有故事。比如那次下棋聊天后,我和张老头熟了,他居然主动教我象棋战术,说“你们年轻人浮躁,得多学学。” 这事让我反思,这种比喻不是贬义的,反而是提醒咱们要尊重他们的人生经验。别再嫌他们烦了,生活中遇到的古藤老人,或许就是我们自己老了后的样子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