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刷抗战剧看见弹幕在吵国军编制,突然好奇一个军到底有多少人。上百度查完发现答案五花八门,有说两万的,有喊五万的,越看越迷糊。干脆自己动手算算。
一、抓瞎阶段
起先想着直接搜编制表,结果民国档案里番号乱得要命。什么整编师、美械师、德械师混成一锅粥。拍脑门决定换个路子:甭管番号怎么变,是人就得吃饭喝水拉屎睡觉!
掏出小本本列军队刚需:吃饭、穿衣、弹药、运输、伤员治疗。后勤补给肯定有统一标准,这数据应该靠谱。
二、挖到金矿
真翻到份1944年国军后勤手册,拍着大腿直乐呵。里头白纸黑字写着:行军灶数量按人头算。一个标准行军灶供应200人伙食,运输队每队管50头骡子。
马上顺着线索扒史料:
- 国军一个标准军配152个行军灶
- 辎重团有216头骡子
- 野战医院床位600张
三、按计算器
先把行军灶数据乘开:152灶 × 200人 = 30,400人!但马上发现不对——长官小灶不归行军灶管,得额外加餐。
转头算骡子数:216头骡子 ÷ 每队50头 = 至少4个运输队。按手册标准,每个运输队配180个兵,4队就是720人。
卡在医院床位:手册规定600床位对应日均伤员500人标准。按伤病兵占比倒推,前线至少要堆30000人才撑得起这消耗量。
四、意外发现
翻补给记录时眼都直了:同一个军的领米量忽上忽下。仔细看番号才明白——原来长官吃空饷是普遍操作!人少时就按账面报2万8,人多时实际能到3万4。算完恍然大悟:
所谓“军级编制”根本是浮动橡皮筋最终结论简单粗暴:
- 纸面编制:28,000人(方便吃空饷)
- 满编实额:33,000人(算上所有骡马辅兵)
- 真实战场:打残时可能只剩8千,整补时塞进4万
我滴乖乖,怪不得网上吵翻天。合着当时国军自己都搞不清编制,全靠后勤处长按米袋子瞎蒙!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