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刚给媳妇炫耀新买的玻璃饭盒,今早哐当就cei了。热汤直接泼电脑上,抢救文件时候手一抖,硬盘又摔出个坑。下午修完电脑回家,单元门把新外套勾出三斤毛线。窝火掏出手机吐槽,啪叽——脸着地摔进了绿化带。
一、较真劲儿上来了
蹲马路牙子揉膝盖那会儿,突然琢磨起老话说的“倒霉催的”。抹了把脸冲进市图书馆,把民俗迷信区翻得哗响。从《易经》到黄历,看完脑门子直发懵。
- “小伙子找什么资料?这架子书三年没人碰了”
- “就想知道点儿背是不是真有征兆”
- 老头嘬着茶缸乐了:“走!带你去见个较真的人”
二、民俗专家的实验室
穿过两栋居民楼,铁门里竟藏着间实验室。白大褂正在扫描猪脚——真·猪的脚!退休的民俗学周教授,现在用红外热成像仪测“倒霉征兆”。
他指着屏幕上的红蓝斑点:“看见没?连续崴脚的人,脚踝温度就是比常人高半度”。说完突然抄起我左手:“再看你小拇指!”仪器底下指甲盖泛青紫:“这是典型气血淤堵”。
他递给我的监测记录更绝:- 73%的“倒霉事件”前有物体高频共振
- 55%的人耳垂温度骤降1℃以上
- 连续打碎两个器皿的,三天内出事率达89%
三、亲身上阵当样本
死皮赖脸讨了套传感器。头天贴满电极片睡觉,半夜被警报震醒——枕头旁边的水杯突然自己裂了。冲去实验室时,周教授盯着数据直拍大腿:“你睡觉时心率波动跟次声波频率重合了!”
更邪门在第三天。骑车去买菜,左耳传感器突然冰凉。下意识捏闸减速,前面广告牌哐当砸在脚前半米。回家看报告:耳垂温度在事故前10分钟骤降1.2℃。
结结实实的教训
现在兜里常备着迷你测温仪。上周同事抱怨车胎天天扎钉子,我顺手测他耳垂——好家伙,32℃室温下左耳才26℃。第二天他果然在工位把咖啡浇进了主机箱。
说句实在的:倒霉真不是玄学。身体早八百年前就报警了,只是我们总当它是矫情!现在每当我左手小指发麻,立马原地站定深呼吸。那包滚烫的糖炒栗子,到底是没再扣脑袋上过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