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头那点事儿
这个想法憋了我好几个月了。那天晚上瘫在阳台躺椅上,看着外头灯火通明,突然就想:现在这些机器,到底在哪些事儿上真把我们这些血肉之躯甩得车尾灯都看不见了?越想越坐不住,干脆翻身起来动手扒拉。
开整!方向先捋清楚
得划个重点:不是说那些花里胡哨看着很“智能”的玩意儿,而是切切实实干出碾压级差距的硬本事。不能光听别人吹,得自己上手试试水。我把屋子翻了个底朝天,什么智能音箱、平板、笔记本电脑,甚至厨房那个能报菜谱的机子,全给堆桌上了。
过程来了,挨个锤一遍
我先盯上家里那台号称“智能陪玩”的象棋机器人。开局十步,我冷汗就下来了。以前跟楼下大爷下还能耍耍赖悔个棋,跟这铁疙瘩下?门儿都没有!它每一步快得跟闪电似的,最要命的是算路深得可怕,我自以为埋的“妙手”,它早八百年就等着了。被杀得片甲不留之后,彻底信了:复杂规则下的计算和推演,人是真玩不过机器。
接着我抄起iPad,随手打开个计算器应用。掏出账本找了几张密密麻麻的发票,心想这点加减乘除还不是手拿把掐?结果好嘛我刚掰着手指头算到第三行,计算器早噼里啪把一页算完了,还给我分好类了。手酸脖子疼的时候才明白:比手速?比精度?比枯燥重复还不出错?咱连提鞋都不配。
折腾到半夜,翻箱倒柜找出一个旧U盘,里头装着十几种不同格式的公司老文档,PDF、Word、表格啥都有,名字还乱七八糟。我当年整理这堆玩意儿熬了三个通宵。这回我直接把文件一股脑喂给了一个文档智能助手。点下“处理”就去泡了杯茶,回来一看:格式整整齐齐,名字自动排重点都划拉出来了!这速度和质量,当年能给我累吐血。机器处理海量、混乱信息这个稳准狠劲儿,实在没脾气。
摔回沙发里想想
折腾完这几轮,整个人摔回沙发直喘粗气。这回实践算是彻底打脸了:
- 算力碾压是真疼:在需要超快、超多、超准的计算活儿面前(比如下棋、大数据分析),人脑就是个算盘珠子。
- 机器干活不眨眼:重复一万遍也不会烦、不会累、不会错,手工作业直接被秒成渣。
- 信息大海捞针快:海量数据的检索、分类、机器干起来又快又稳,人脑根本跟不上趟儿。
要说厉害,就这三块儿,真是被甩得灰都吃不上热乎的。不过躺回我的摇椅想想,它们再能算,也看不懂我家猫为啥大半夜对着冰箱门发呆。心里那点小九九,还是人自己兜着!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