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三正教表弟学Python,看他抓破脑袋记不住循环结构的样子,我突然想起自己刚转行编程那会儿,对着满屏代码发愣的窘境。
第一步:揪出最要命的学习毛病
翻出三年前的旧笔记本,厚着脸皮重看当年写的垃圾代码。好家伙!光"用户登录功能"就折腾了四遍:第一次硬抄教程没改参数,第二次变量名瞎起,第三次把密码加密库用成筛子,第四次才勉强跑通。原来当年卡壳根本不是智商问题,是像没头苍蝇似的光顾着闷头撞。
笨人试错现场实录
下午直接拿表弟当小白鼠:
- 坑爹法①:扔给他整套Python网课。结果这小子看两集就偷偷切去刷短视频,问他学到哪了只会挠头傻笑
- 土法子②:逼他手抄代码十遍。抄到第三遍时开始鬼画符,还振振有词"肌肉记忆了"
- 破罐法③:让他直接做实战项目。好嘛对着需求文档发了半小时呆,憋出句"哥这英文啥意思?"
得!这仨方法对新手纯属添堵。
救命稻草居然藏在菜谱里
晚上刷做菜视频时突然开窍——大厨教红烧肉从来都是"先炒糖色再炖"的固定套路。打开手机搜"Python循环 最简案例",真让我扒拉到个野路子教程:
- 用现成代码块当积木:直接把for循环模板拍他面前:"这段代码能让电脑数到10,改成数到100会不?"
- 趁热打铁改BUG:等他改完数字乐呵时,突然把代码里的i++改成i--:"哎呦这咋无限循环了?快救火!"
- 立马逼他用起来:顺手把他手机抢了:"写个程序数到1000才还你!"结果这小子骂骂咧咧还真敲出来了
实测效果惊掉下巴
昨天表弟居然自己用循环做了个抽奖程序,虽然代码丑得像被车碾过,但运行起来真能随机选人名!最关键是他边做边念叨:"先抄模板,再改数,加随机...这不跟炒菜下料顺序似的嘛"
原来新手真不用搞懂底层原理,先照猫画虎把东西搞出来,改着改着就开窍了。这三个土法子总结起来就九个字:套模板、改BUG、马上用。反正比当年我对着《编程思想》睡大觉强多了!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