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阵子我在朋友圈刷到一个帖子,说什么“土民效果”能提升效率,我当时就好奇了,这玩意儿到底是啥?听起来怪土的,跟老家种地似的。正好我最近活儿特别多,工作忙成狗,家里杂事堆成山,连写博客的时间都挤不出来了。我就想:闲着也是闲着,不如动手试试这法子,看能不能让日子好过点儿。
第一次实践:收拾家里的乱账本
我那天一回家,看见客厅茶几上全是账单和收据,乱得一塌糊涂。老婆还在唠叨:“这账再不管,月底钱都算不清了!” 我立马记起那个“土民效果”,决定用最简单法子开始。先清点所有纸片,一张张分类,分成“水电气费”、“买菜花销”、“杂项开支”。每分好一堆,我就用手机拍照存档,再用牛皮纸袋包起来贴上标签。整个过程花了俩小时,累得我腰酸背痛,但神奇的是,下次查账时,不到五分钟就找到数据了。老婆笑说:“这土法子还真管用,省了大半时间!”
第二次实践:处理工作中的邮件风暴
第二天上班,邮箱爆了,一堆未读邮件看得我头大。老板又催着交报告,我心想再用“土民效果”试试。我直接动手,没看那些花哨工具,直接手动筛邮件。先分优先级:
- 急件:标红,立马回,绝不多想。
- 普通项:扔进一个文件夹,每周五处理。
- 垃圾类:直接删掉或归档。
我花了半小时搞定,电脑屏幕一下子清爽了。结果,当天下午就写完报告提交了,平时这种活至少要磨蹭三小时。同事们问我在用啥APP,我说:“就纯手动,土是土点,但省脑力!”
第三次实践:写博客更顺手了
周末写新博客稿子时,我总卡壳,灵感像被狗啃了似的。又想起“土民效果”,我就尝试简单粗暴的法子:关掉手机和电脑通知,搬个小板凳坐阳台上,纸笔手写大纲。从主题到小标题,一行行拉出来,再逐段填内容。写的时候,不强求完美词句,有啥说糙点也无所谓。就这么搞了两次,发现稿子完成快一倍。平时写一篇要熬通宵,这回三小时收工。我还加了个小窍门:每写完一段,就站起来扭扭腰,放松下脑子。
这三回整下来,“土民效果”真心出乎意料。效率提升多明显?家里账本省了八成时间,工作邮件挤出一小时空档,博客稿子不再拖到半夜。虽然法子土得掉渣,全是手动活儿,连个APP都没用,但好处就是实在,不像那些高大上工具学半天还头晕。我现在养成习惯了,每遇到麻烦事,就先用这种土招试试,效果好再优化。说白了,人有时就是想太多,动手干起来比啥都强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