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我对南北拜堂流程这个问题挺好奇的,因为我去年参加了一个南方亲戚的婚礼,后来又去北方参加了个朋友的婚礼,感觉拜堂部分好像有点不一样。我就寻思着该不会是我记错了?我开始动手研究这事儿。
实践开始:从零收集信息
我先是翻了不少古书和网上资料,比如查《婚俗大全》那种书,还找了本地的老人都聊了聊。我又亲自去了几个地方体验:一次在广州的村子看了一个南方婚礼,另一次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家乐参加了北方拜堂。全程我都认真记笔记,用手机录视频当证据,就怕漏了细节。老实说,这些过程挺费劲的,有时候老人说话带口音,我听得云里雾里的,还得重复问几次。
发现4点明显不同
搞完这些实地考察后,我把记录整理了一下,发现了南北拜堂流程的四个关键差异。还真不是我眼花,每个点都挺明显的。
- 时间安排差异大:南方喜欢中午吉时拜堂,图个吉利热气;但北方老讲究在清晨天没亮时搞,说是避邪气,结果我那次在北京冻得直哆嗦,差点感冒。
- 主持人角色不同:南方多是村里的长老或者专业司仪来主持,流程挺正规的;北方,一般都是家里的最老长辈上场,显得亲情感更强点,但说话时北方口音太浓,我都有点跟不上节奏。
- 拜的顺序乱七糟八:南方先拜天地再拜祖先父母,稳得很;北方反过来,头一个就先拜父母,说是孝道为先,搞得我录像时老对焦不上。
- 祝福语和习俗细节差得远:南方常用粤语或吴语念吉祥话,啥"百年好合"听得我半懂不懂;北方直接用普通话或土话喊口号,像"早生贵子"喊得震天响。对了,红包也有区别:南方包点小钱图个意头,北方得塞大钱才叫体面。
折腾完这些,我整个人都累趴了。回头想想,当初以为拜堂流程都差不多,真是天真了。通过这些实践,我还意识到一个事:现在年轻人办婚礼都图省事,很多老规矩被丢了。去年我在南方那次,新人就简化流程拜拜拜搞完拉倒,倒是我家奶奶唠叨半天,说失传了可惜。这事儿让我想起自己结婚时候的糗事:那时候忙得糊涂搞混了顺序,差点被岳母骂死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