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末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去了趟熊猫杯现场,结果被狠狠打脸了。原以为就是个野鸡联赛,没想到体育场门口队伍都排到地铁口了!扛着相机挤进人堆里,我这老球迷的DNA直接动了。
一、刚进场就被专业度惊到
刚到球场门口就发现不对劲——电子检票机唰唰的过,穿着统一马甲的学生志愿者挨个发观赛手册。溜达到看台区更吓一跳:草皮绿得晃眼,连角旗杆都新得反光。比某些中超场子还讲究。记分牌是场馆自带的巨屏,回放镜头居然带慢动作,我举着相机的手都抖了——这配置搞业余联赛太败家了!
二、球迷区比演唱会还嗨
拎着主办方发的免费小喇叭往西看台走,好家伙!两百多个大爷大妈正跟着鼓点蹦跶,前排光膀子大哥背对球场领喊,后边老太太甩着丝巾打节拍。
- 最绝的是亲子区,七八个小崽子扒着栏杆学人浪
- 中场休息时吉祥物发气球,差点引发踩踏事件
- 散场时听见俩初中生商量逃课看决赛
三、20块钱玩出花
本来揣了三百块准备挨宰,结果门票20块还送冰贴。可乐五块烤肠三块,物价梦回十年前。散场时堵在停车场门口数了数:青训机构摆摊发体验券,体育主播支手机搞直播,甚至有卖卤味的推车混进来。最离谱是地铁口黄牛,把赠品小喇叭炒到50一个,这商业闭环给我看服了。
回程挤在地铁上琢磨明白了:专业场地不糊弄,草根狂欢没门槛,消费水平接地气,这三板斧砍下来,老头乐能变狂欢节。掏手机看推送才懵圈——我们市业余联赛的票,居然要提前三天抢了?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