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起床看天气预报说北京28度,结果一出门差点被热晕,突然想起手机上总显示的“体感温度”,这玩意儿到底咋算的?撸起袖子说干就干。
翻箱倒柜找装备
先从抽屉深处刨出个落灰的温湿度计,电池居然还有电。又翻出夏天跑步用的便携小风扇,从厨房拽了块沾水的抹布,这阵仗把家里猫都吓跑了。
实测干烤模式
上午十点顶着太阳站阳台,把温湿度计直接暴晒。计时五分钟:温度飙到36.2°C,湿度却只有25%。站着不动就感觉后背发烫,汗刚冒头就被蒸发掉,皮肤绷得跟晒干的咸鱼似的。
- 实际温度:32°C(楼下电子屏显示)
- 我的测温计:36.2°C(太阳直射加成)
- 体感:像钻进预热好的烤箱
加湿实验翻车现场
下午搬个小马扎坐树荫下,把湿抹布搭温湿度计上,小风扇对着吹。想着模拟潮湿环境,结果风把水吹我一脸。温度降到28.7°C,湿度涨到60%,但浑身黏糊糊像裹了层保鲜膜,呼吸都带着水汽。
风速偷袭
傍晚特意挑了个风口位站着,小风扇开最大档怼脸吹。温度计显示29.1°C,结果阵风把头发糊了满脸,汗没来得及流就被吹干,胳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,明明是夏天却像被塞进空调房。
恍然大悟时刻
蹲在楼下查手机查得腿麻,终于搞明白体感温度就是耍流氓:湿度高像蒸桑拿,风速大像进冷库,太阳晒直接变铁板烧。气象台把这三骗子(温度+湿度+风速)套进公式,算出来的数字能把你忽悠瘸。
正要收拾东西回家,对门大爷摇着蒲扇路过:“小伙子跟温度计较我这老寒腿比天气预报准多喽!”突然手机弹窗跳出明日预警:体感41°C,手里的冰矿泉水瓶瞬间渗出冷汗。
更绝的是回公司听见同事吐槽:“行政部抠得要死,高温补贴按实际温度发,体感41度只算32度的钱!”这破概念算是被他们玩明白了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