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儿琢磨这个选题的时候挺忐忑的,生怕被人当变态。但刷到好些论坛里吵得脸红脖子粗的,还是决定动手扒拉扒拉真相。
先从身边人下手
中午约了发小儿撸串,啤酒刚起开就单刀直入:“你说喜欢小男孩那种算变态不?”这货噗嗤喷出半粒花生米:“卧槽你丫该不会......”我赶紧把手机里动漫展会拍的童装设计图怼他眼前:“想啥!说的是这种单纯欣赏萌感的!”他挠着头嘿嘿笑:“早说,不就跟我媳妇追星喊‘儿子妈妈爱你’差不多嘛”
踩坑真实社会实验
下午特意换乘小学专线公交车。掏出相机刚对准窗外,旁边大妈瞬间夹紧孙子:“现在的拍花子太猖狂了!”吓得我相机带子都快扯断了:“阿姨您看这是社区志愿活动登记照!”亮出手机里上周孤儿院送暖活动的合照才化解危机。冷汗把衬衫后背洇湿两大块——普通人眼里这类行为真就自带原罪感。
深挖网络暴力现场
回家翻某漫画论坛的辩论楼,看见个姑娘晒了正太角色收藏被喷了七百多层。最扎心的是这条:“我女儿班上女教师收集男童照片被家长联名举报了,你们没实际伤害就无辜?”突然理解大众警惕的根源——现实案例的杀伤力远大于千句辩解。
关键结论浮出水面
- 地铁事件证明:陌生场景里举相机确实高危
- 发小反应说明:朋友间能理解萌系审美
- 网络骂战暴露:越界案例让整个群体背锅
整宿没合眼翻刑法案例库,天亮前敲键盘记下最核心的认知:大众反感的从来不是审美本身,而是某些打着旗号越界的牲口。就像爱做菜不该进后厨偷食材,单纯喜欢萌系画风跟犯罪隔着十万八千里,但架不住总有老鼠屎往锅里跳。
把调研文档塞进加密硬盘时突然乐了——这不就跟当年哥们儿纹花臂被当成黑社会一个理儿么?偏见这玩意儿,永远得拿实际作为去磨平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