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掉坑里的血泪教训
上个月家里翻新卫生间,想着挡水还得是菱纱最实用,结果连着买错三次!气得老婆直戳我脑门:“你是不是缺心眼!”这钱哗哗打水漂,逼得我撸起袖子,周末直接蹲在建材城跟老板死磕一天,这才摸透了这里头的门道。
踩坑实录:这三点千万别学我
- 只看厚度栽跟头: 第一次去市场,我手贱捻了捻最厚实的款,心想“厚实肯定挡水好”,结果贴完傻眼了——水珠全积在表面!老板看我垂头丧气,抽了根烟慢悠悠说:“小老弟,密度比厚度要紧!你回家试试?”真给我气笑了,当场揪着他袖子回店里,当场演示:厚的反而不渗水!人家笑眯眯教我,用手使劲捻纱布,感觉指腹有点湿润但水珠不掉,那才叫渗得匀。
- 贪便宜吃大亏: 第二次学精了,选了密度合适的,看中一款特价货。老板热情推销“买十米送一米”,我脑子一热扛了卷回家。结果才用三天,淋浴区边缘那几道纱线居然泛黄翘边了!气得我扛着剩下半卷找回去,人家两手一摊:“特价款嘛没让你干铺就不错!”得,两百多直接喂了狗。这回学乖了,扒着标签找聚酯纤维+抗霉处理的字样,哪怕贵十块也得写清楚。
- 不问施工白忙活: 一次本以为自己稳了,买对材质还带防霉处理。结果工头一铺就骂娘:“你这纱背胶薄得像纸,贴瓷砖接缝要出问题的!”果然第二天,两块砖衔接处哗哗漏水。工头摇头叹气:“早说,买玻纤网复合层嘛”我才知道菱纱还得看背胶粘力,尤其贴墙面必须用加强款!当场翻手机搜图给老板看,人家乐了:“早说你要铺墙面,这卷拿回去换!”
死磕出的硬核经验
跑了三次建材城,蹭了店家三杯茶,总结出笨办法:掏手机→拍标签→当场验货! 密度测试就用老板教的土法子——捻一把菱纱放水池边,泼半杯水上去看渗透速度;胶层质量直接撕边角,粘手不掉渣才过关。现在我家淋浴区铺的菱形纹复合纱,半年了一点霉印没有,水珠滑得跟抹了油似的。别信什么“加厚特惠”,把这三条刻脑门上,能省半个月菜钱!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