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开新书又挨读者怼了,说我写打架场面跟小学生似的,“他挥拳,他格挡,他倒地”三句话完事。气得我半夜躺床上翻来覆去煎饼,索性爬起来翻书架薅出几本经典,边抠脚丫子边琢磨人家咋写的。
一、先逮本名著扒皮
抽了路遥的《平凡的世界》,翻到孙少平在矿上吃饭那段。本来想抄笔记本,结果钢笔没水,满桌子找墨水瓶碰洒了半杯水,手忙脚乱拿抹布擦,草稿本还是洇湿了半边。干脆直接拿铅笔在湿哒哒的纸页上描:
- “他蹲在房檐下,端着饭菜碗像举着炸药包”
- “高粱面馍掉进菜汤里,溅起的油点烫到手背”
- “黑手指印在黄馍馍上特别扎眼”
铅笔尖在湿纸上划得哗哗响,突然明白了——这老哥根本不是在写吃饭,是把穷苦人怕糟蹋粮食的紧张感全摁进汤汤水水里了。
二、动词憋得我抓耳挠腮
昨儿写男主挨揍,卡在“他被推倒在地”这句死活过不去。干脆把《活着》摊在键盘旁边,盯着福贵被拉壮丁那段死磕:
- 老地主是“布袋似的摔在泥地上”
- 枪托砸人是“梆的一声闷响,像敲破葫芦”
把我那句删了重敲:“他膝盖刚磕到石板缝里长着的狗尾巴草,后颈皮就被拎起来,整张脸拍进晒蔫的鸡粪味尘土里”。好家伙,光这句磨了二十分钟,烟灰缸都摁满三个烟头。
三、破本子揣裤兜扫街
今早买菜故意绕远路走老巷子。卖豆腐的老头切豆腐时,刀侧往豆腐上一拍,再唰地片下来,赶紧摸出皱巴巴的超市小票记:“刀背拍豆腐的颤悠像果冻”。蹲树根底下看俩老头下象棋,穿汗衫那个每次跳马前喉结都往上顶一下,裤兜里的本子被我抠出个洞。
四、往死里砍形容词
前天写的初春描写被编辑标满红叉:“嫩绿的新芽娇羞地探头”,这什么鬼玩意!翻出汪曾祺写咸鸭蛋“筷子头一扎下去,吱——红油就冒出来了”,臊得我老脸通红。抓过稿纸直接划掉整段,改成:“河沿柳条秃了整冬的疤结突然鼓个包,被野孩子拿竹竿抽掉块痂,露出指甲盖大的黄绿色”。
五、给配角塞暗线
写菜市场卖鱼大嫂时差点写成工具人。突然想起《骆驼祥子》里虎妞掏手绢擦汗,“手绢上的胭脂印子蹭了半边脸”这句。马上让鱼贩把杀鱼刀往砧板一剁,顺手用染着红指甲的指头抹掉溅到颧骨上的鱼鳞,砧板裂缝里还卡着片褪色的粉色指甲油。
现在打开文档写吵架戏,先把手机扔冰箱里冻着。盯着昨天在公交站拍的视频:俩老太太抢座位时,穿紫棉袄的那个每骂句就用手心抹一下嘴角唾沫星子,另个老太太的耳坠子晃得跟要甩出去似的。键盘敲得噼里啪响,烟灰掉大腿上烫个洞都没发觉——这遭要是再被说描写水,我就把草稿本嚼嚼吞了!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