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翻硬盘找老电影看,突然琢磨起2013年有啥好片子。顺手打开豆瓣想抄个作业,结果搜"2013最佳电影影评"跳出来的全是营销号,气得我直接关手机了。
琢磨半天还是决定自己折腾。先把我硬盘里存的2013年电影名单拉出来:
- 《地心引力》 - 当年吹上天的太空片
- 《为奴十二年》 - 朋友圈刷屏的奥斯卡片子
- 《华尔街之狼》 - 小李子撒钱名场面
翻箱倒柜找出当年买的蓝光碟,塞进吃灰三年的PS4里。先看《地心引力》,开头那段太空镜头确实震撼,但看到桑婆在太空舱飘来飘去拆零件,我泡面都凉了还没拆完。弹幕全是刷"牛逼特效",可剧情单薄得跟纸似的。
接着看《华尔街之狼》。小李子嗑药发疯那段是真带劲,三小时片长厕所跑了三趟。看到股票经理们集体发癫摔手机,突然想起我前司团建也这德行,手里的薯片都不香了。
最要命是翻《为奴十二年》的豆瓣长评。前三条热评开头全写着"纵观人类文明史",看得我直翻白眼。拉到评论区果然吵成粥,有人说反思历史,有人骂政治正确,还有个大哥在算黑奴日均卡路里消耗——这都什么跟什么!
搞到凌晨两点彻底没脾气。什么狗屁最佳影评,还不如当年影院散场听见大妈骂街实在。把碟片塞回柜子,摸出手机给老同学发微信:"明天带花生米来我家,咱看《环太平洋》机器人打架不香么?"
折腾一晚上明白个道理:影评这玩意跟相亲介绍似的,吹得天花乱坠不如自己处两天。下次谁再跟我扯深度影评,直接拖来看半小时怪兽互殴,保准治好文艺病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