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这个人,平时就爱翻些旧书,特别是带图的。那天在旧书摊看到一本《平蛮指掌图》,封面脏兮兮的,但名字挺稀奇,我就给买回去了。回家一翻,妈呀,全是鬼画符一样的符号,圈圈点点箭头乱跑,看半天愣是没看懂一个字。
瞎摸索的头几天
我一咬牙,决定死磕它。先把它铺在桌上,拿着放大镜从左往右扫。结果?那些符号像小蝌蚪游泳,一个连着一个,绕成一团乱麻。试着对照书里的说明解释,但用的是古话,比天书还难懂。我上网瞎搜一通,跳出来全是别人瞎编的“秘籍”,没一点用,浪费了整整一晚上。
我硬着头皮从第一页开始抄写。把那些符号一个个描在笔记本上,结果抄完了三页,纸都堆成山了,还是搞不清它们啥意思。脑子里嗡嗡响,老觉得这玩意儿就是故意坑人的。有次对着图瞪眼看久了,眼都花了,差点就放弃丢垃圾桶了。
偶然发现的小窍门
就在我快抓狂的时候,灵光一闪。心想,干嘛非得整个儿看?不如拆开来一个个搞。我就把图分成小块,用剪刀裁成四个部分:左上、右上、左下、右下。然后专心搞左上那块。怪了!符号突然变得有规律了,每个圈代表一个动作,箭头是方向。比如,圆圈加横线,原来是“停步”的意思。
之后,我找了些日常东西来联想记忆。在厨房试了试,把勺子当工具,对应图中的叉叉符号。勺子在左手是“挖”,右手是“铲”,简单粗暴地记在脑子里。坚持了两三天,慢慢摸着门道了。现在回想,这方法真管用:
- 先拆图:把整张图切成几块,一个一个解决。
- 符号联想:用身边玩意儿来记,比如勺子叉叉代表工具使用。
- 一天一点:别贪多,每天就搞一小部分,啃不动就歇歇再试。
花了一周时间,终于把整张图读通了。发现它就是个古代打仗的指挥图,箭头怎么排兵布阵都写明白了。现在拿起来看,眼也不花了,反倒觉得挺有意思。这事儿让我明白,再难懂的东西,拆小了慢慢弄,总能磨出来。下次再碰见什么怪图谱,我肯定还用这法子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