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这个“钻石之泪”耳机,我可太有发言权了。当年那阵风刮得,老大了。
我记得那会儿,应该是好几年前了,具体哪一年我都有点模糊了。当时我正琢磨着换个新耳机,原来的那个用了太久,耳罩皮都开始掉了。就在各个论坛、还有一些数码博主的推荐里瞎逛。突然之间,这个“钻石之泪”就冒出来了,铺天盖地的。
一开始吸引我的,就是那个外形。照片拍得那叫一个炫酷,亮晶晶的,据说是模仿钻石切割的造型。我心想这戴出去,得多拉风。而且宣传上老是跟一些明星、时尚挂钩,什么JYP朴振荣联名设计,听着就挺唬人的。
那时候手头稍微宽裕点,一咬牙,就决定入手一副试试。我记得我是在一个挺大的电商平台上下单的,选了个银色款,感觉比较百搭。等了几天,快递终于到了。那心情,别提多激动了,跟拆礼物似的。
打开包装,嚯,确实挺精致。耳机本体拿在手里沉甸甸的,那个外壳反光效果做得真不赖,在灯光下一晃一晃的,确实有点“钻石”的感觉。耳罩部分摸上去也挺软乎,看着挺舒服。
我迫不及待地就把它连上了我的播放器。先试了几首常听的流行歌。第一耳朵感觉,低音还挺足的,咚咚咚的挺有弹性,听那种节奏感强的音乐挺带劲。高音部分,感觉比较清亮,宣传说的什么“钻石般清澈声音”,好像有那么点意思。人声部分也还行,不算特别突出,但也不至于糊成一片。
戴了一段时间,大概一两个小时,感觉舒适度还行。耳罩能把耳朵包住,隔音效果也还不错,戴上之后周围的杂音能小不少。它那个线材,说是防缠绕设计,我试了试,确实比我之前那个老耳机强点,没那么容易꼬成一团麻。
我还特意试了试它的通话功能。因为线上介绍说它带麦克风,可以接打电话。我就用手机连上,给我朋友打了个电话。对方说听我声音还算清楚,我也能听清对方。日常应急用用,肯定是没问题的。
实践中的一些小发现
用了一段时间之后,我发现了一些细节:
- 外观的维护:那个亮晶晶的外壳,好看是好看,但也确实是指纹收集器。而且我老担心把它刮花了,平时不用的时候都小心翼翼地放回耳机包里。
- 折叠设计:这个设计我挺喜欢的。两个单元可以向内弯折,能缩小不少体积,出门塞包里方便多了。
- 音质的再体会:听久了之后,我感觉它在调音上可能还是偏流行多一些。就是那种,第一耳朵抓人,但要说细节表现得多丰富,或者声场有多开阔,跟一些更专业的HIFI耳机比,还是有差距的。不过话说回来,它的定位本来也就是时尚耳机嘛也不能太苛求。
- “头重脚轻”的感觉:有一次我看到网上有人评论说某个特别定制版的“钻石之泪”戴着会“头重脚轻”。我这款普通版的还虽然有点分量,但不至于有那种感觉。可能不同版本用料和设计侧重不一样。
我记得有一次戴着它去参加一个朋友的小聚会,果然吸引了不少目光。还有人专门过来问我这是什么耳机,说看着特酷。那时候心里还是有点小得意的,毕竟这耳机的“颜值”确实是它的一个大卖点。
这副“钻石之泪”耳机,陪伴了我大概有一两年的时间。它满足了我当时对耳机外观和便携性的需求,音质方面日常听听流行也够用。后来因为我又迷上了其他类型的音乐,对音质有了更高的追求,才又换了新的耳机。但这副“钻石之泪”,确实是我耳机使用经历中,挺特别的一段记忆了。它让我明白了,有时候选产品,不单单是看性能参数,外观、品牌故事、甚至是那种“拥有感”,都是会影响我们决策的因素。
现在这副耳机我还收着,偶尔拿出来看看,擦一擦,还能想起当年戴着它听歌、显摆的那些日子。也算是一段挺有意思的实践经历了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