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老在网上刷到那些活力四射的拉拉队美女图片,心里就痒痒,寻思着自己也动手搞搞,看看能不能也弄出点像样的东西来。咱也不是专业搞设计的,就是纯粹图一乐,顺便记录下这瞎折腾的过程。
我寻思这玩意儿不就那么回事儿嘛打开我那常用的AI绘画工具——对,就是那个现在挺火的,能根据文字描述生成图片的家伙。想着简单,直接啪啪啪敲了几个关键词:“拉拉队美女”、“青春活力”、“笑容灿烂”、“运动短裙”。
好家伙,第一批出来的图,简直没法看。 要么就是脸崩了,五官挪移,看着跟外星人似的;要么就是手脚跟鸡爪子一样,多几根少几根都是常事;还有那队服,设计得那叫一个一言难尽,颜色搭配也是土得掉渣。我当时就有点蒙,心想这AI怕不是对“美女”和“活力”有啥误解。
我不信邪,咱也是爱琢磨的人。于是就开始上网扒拉教程,看人家大佬是怎么写的提示词(prompt)。发现这里面门道可多了去了。原来不能光说“美女”,你得具体描述,比如“精致的五官”、“明亮的眼睛”、“甜美的微笑”。队服也一样,不能光说“短裙”,最好能描述下样式,比如“百褶短裙”、“红白配色”、“带有条纹装饰”等等。
然后就是所谓的“负面提示词”了。这玩意儿也挺重要,就是告诉AI你不想要我之前出的那些“神作”,很多问题都能通过负面提示词来规避。我就加上了“低质量”、“模糊”、“变形的手”、“丑陋”、“怪异”、“多余的肢体”这一大堆。
接下来就是不断尝试和调整的过程了:
- 第一轮调整: 我把提示词改得更具体了,比如“一位18岁的亚洲拉拉队女孩,黑色长发,穿着红白色系的运动背心和百褶短裙,手持球,在体育场背景下,面带灿烂微笑,充满活力。” 负面提示词也加上了。 这回生成的图片,人物的脸型和五官稍微正常了点,但手部动作还是有点僵硬,球的质感也怪怪的。
- 第二轮调整: 我开始琢磨姿势和光影。在提示词里加入了“动态姿势”、“跳跃”、“阳光明媚”、“自然光照”。然后我还试了试不同的“采样方法”和“迭代步数”,这些参数虽然听着玄乎,但确实对出图质量有影响。 这回有些图的动感就出来了,光影也舒服了不少,但还是有一定概率出现细节崩坏的情况。
- 第三轮调整: 我发现有些特定的描述风格或者艺术家名字能引导AI生成特定画风的图片。我就试着加了类似“高清摄影风格”、“细节丰富”这样的描述。对于不满意的局部,比如某个姿势不好看,或者某个配饰不理想,我就针对性地修改提示词,或者用工具里的“局部重绘”功能来修补。
折腾了好几天,每天晚上都搞到挺晚。我老婆还说我,“你这是不是又找到啥新乐子了,比研究菜谱还起劲儿”。我说可不是嘛这玩意儿一旦上手,还真有点停不下来。有时候为了一个细节,比如眼神光,或者头发丝儿的飘逸感,我能跟它较劲半天。生成几十张,才挑出一两张稍微满意的。
慢慢地,图的质量就上来了。虽然跟网上那些顶尖的作品比,肯定还有差距,但起码自己看着顺眼多了,也能找到几张挺有感觉的“拉拉队美女”了。有几张的笑容特别有感染力,动作也挺舒展,颜色也鲜亮,确实有那么点青春活力的意思了。
我把一些稍微满意的整理了下,放在一个文件夹里,没事儿就翻出来看看,也算是我这段时间折腾的一个成果。虽然过程有点曲折,反复试错,但看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一点点呈现出来,那种感觉还是挺爽的。
这回实践过程还是挺有意思的。虽然一开始碰了不少壁,但摸索着解决问题的过程,本身就是一种乐趣。看着自己一步步把想象中的画面给“造”出来,那种成就感,还真不赖!下次再有啥好玩的想法,我还得继续折腾!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