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就来好好盘盘这个喜多川佑介。一旦对哪个角色上了心,就非得琢磨透了不行,不光是看看剧情那么简单,总想搞点啥实践,身体力行地感受一下。
我的“佑介体验”启动
我就寻思,喜多川这家伙,设定上是个美术特长生,对?天天嘴上挂着“美”,为了艺术能饿肚子,看着是挺帅一小伙,但那股子不食人间烟火的劲儿,有时候真让人替他着急。我就想,这种“独特的感性”,到底是个啥滋味?于是乎,我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:模仿体验一把他的生活态度,饿肚子那段就算了,我怕扛不住。
第一步:观察力训练
我开始有意识地去观察平时不太注意的细节。比如上班路上的一片落叶,以前可能就一脚踩过去了,现在我会停下来瞅瞅,看看那叶脉是咋长的,颜色有啥变化。地铁里形形色色的人,我也试着从“构图”、“色彩搭配”这种角度去看。你还别说,这么一看,平时挺枯燥的通勤路,好像也多了点意思。
第二步:尝试理解“不通世俗”
这小子不是说他为了艺术可以放弃很多嘛给人感觉就是“不通世俗”。我就试着在一些日常小事上“轴”一把。比如说,有次同事们讨论周末去哪儿吃喝玩乐,大家说的都是些网红店、热门打卡地。我,就突然插了句:“我觉得街角那家老面馆门口的光影特别有感觉,那个招牌的字体也挺有设计感的。”
当时场面一度有点尴尬,大家瞅着我,那眼神就好像在说:“兄弟,你没事?” 我心里琢磨,这可能就是佑介平时感受到的,那种与周遭格格不入的微妙气氛。
由佑介想到的那些人和事
你还真别说,我这么一折腾,还真让我想起我以前认识的一个哥们儿。那家伙是个画画的,画得是真不赖,特有灵气。但是,就是死活不肯接那些他觉得“俗”的商业活儿。家里条件一般,他就租了个特小的阁楼当画室,有时候穷得连颜料都快买不起了。
我记得有一次去找他,他正对着一碗泡面,旁边摊着一幅刚画了一半的油画。我就问他:“兄弟,何必?稍微弯弯腰,接点活儿,日子也能好过点。”
他当时放下筷子,特认真地跟我说:“你不懂,有些东西,弯一次腰,就再也直不回来了。” 那眼神,跟游戏里佑介谈论“美”的时候,简直一模一样。我当时就觉得,这世上还真有这样的人,为了点自己心里的念想,能把物质条件看得那么淡。
后来那哥们儿也没混出啥大名堂,还是过得紧巴巴的。他家里人也老劝他,找个正经班上得了,别一天到晚不切实际。可他,就守着他的画,时不时还在朋友圈发点他觉得美的瞬间,可能是一块石头,也可能是一片云。
这事儿我琢磨了很久。你说,像喜多川这样的人,怪盗团的LOGO还是他设计的,说明他不是没有实用价值,只是他的价值标准跟一般人不太一样。他追求的那种纯粹的美,在咱们这个忙着赚钱、忙着生活的社会里,确实显得有点“另类”。
实践小结
经过这么一番“实践”,我算是稍微摸到点喜多川佑介那种感觉的边儿了。确实不容易,时刻保持对美的敏感,还得扛住别人不理解的目光。但回过头想想,也挺有意思的。至少,我现在路过以前熟视无睹的风景,也会多停留几秒,看看能不能发现点啥不一样的东西。
可能我们成不了喜多川佑介那样极致的人,但偶尔学学他那种对热爱事物的执着,对美的追求,说不定也能给自己的生活添点不一样的色彩。这就算是我这回实践下来最大的收获了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