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跟大家伙儿聊聊我最近一直在捣鼓的这个《双点医院》。这游戏,刚上手那会儿,我还真以为就是随便盖盖房子,招几个人那么简单。结果?玩进去才发现,这里头门道可多了去了。
刚上手那会儿的混乱记录
我记得刚开始玩,选了个初始的小镇医院。一上来,那叫一个手忙脚乱。病人乌央乌央地来,各种稀奇古怪的病症,什么“光头症”,“锅碗瓢盆综合症”的,看得我眼花缭乱。我就想着,赶紧多建几个诊室,多招几个医生护士不就得了?
结果?诊室是建了不少,医生也招了一堆,但病人还是排大队,满意度蹭蹭往下掉。更要命的是,钱也开始不够用了!医生护士要发工资,设备要维护,新科室要花钱,我当时就纳闷了,这钱怎么跟流水似的,哗哗地就没了?
我还记得有一次,一个得了“大舌头症”的病人,因为排队太久,直接气“死”在走廊上了,变成了个小幽灵到处飘,吓得其他病人哇哇叫。那场面,简直了!员工也开始抱怨,不是嫌累就是要涨工资,不然就撂挑子不干。那段时间,我的医院简直就是一团糟,濒临破产好几次。
后来我琢磨明白了这些门道
碰了一鼻子灰之后,我才开始静下心来好好琢磨。我发现,这游戏不能瞎玩,得讲究策略。
- 全科诊室是核心中的核心:
一开始我老想着多建专科诊室,后来发现,全科医生办公室(GP诊室)才是最重要的。所有病人进来第一站基本都是这儿,进行初步诊断。如果GP诊室不够,或者医生诊断技能不行,病人就会一直堵在门口,后续的治疗也跟不上。我后来优先保证GP诊室的数量和医生的诊断技能,升级他们的诊断学问,病人分流速度明显就快了。
- 员工培训不能省:
一开始为了省钱,招的都是些便宜的实习生。结果?诊断慢,治疗效果差,还老出错。后来我发现,花钱培训员工,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,比如诊断、治疗、精神力、机械等等,那效果是立竿见影。一个受过良好培训的医生,顶好几个菜鸟。而且员工心情好了,干活也卖力,不容易辞职。
- 科室布局得合理:
以前我科室都是随便摆,哪儿有空位就塞哪儿。后来发现,病人从一个科室到另一个科室,如果路程太远,会浪费很多时间,也容易不耐烦。我就开始琢磨怎么优化布局,比如把诊断相关的科室放一块儿,治疗相关的放另一块儿,尽量让病人少跑路。还有,厕所、饮料机、零食机这些,也得合理分布,别让病人渴着饿着憋着。
- 关注财务状况,别乱花钱:
学会看财务报表很重要。我知道哪些科室赚钱,哪些科室亏钱。对于不赚钱但又必须的科室,就得想办法提高效率。比如,早期贷款要慎重,利息不低。涨价也得看情况,不能一下子涨太猛,病人会跑光的。我会根据病人的口碑和我的财政压力,小幅度调整价格。
- 环境和病人满意度:
一开始我光顾着治病,没太注意医院环境。后来发现,放点盆栽、装饰画,装个空调,摆几张长椅,都能提高病人的满意度。病人心情好了,也更容易治愈,口碑上去了,来看病的人就更多,形成良性循环。
- 研发新科技和治疗方案:
有些病一开始治不了,或者治疗效果差,这就需要建研究室,让有研究技能的医生去研发新的治疗设备和药物。这个过程虽然慢,但是一旦研发成功,就能解决大问题,还能赚不少钱。
还有几个小细节也挺关键
我还发现,像是及时清理垃圾桶、维修机器(不然会爆炸!)、及时处理突发事件(比如地震后清理碎石、应对流行病爆发),这些都挺重要的。还有,有些员工会有一些负面特性,比如“爱上厕所”、“邋遢”,招人的时候也得留意一下。有些正面特性也很比如“精力充沛”、“教学能手”。
对了,别忘了给员工建个好点的休息室,放点沙发、游戏机什么的,他们休息好了才能更好地工作。不然,哼哼,小心他们集体罢工。
玩《双点医院》就跟真的经营一家小公司似的,得方方面面都考虑到。从最初的手忙脚乱,到现在能比较从容地应对各种突发状况,把一家家医院都搞得有声有色,这个过程还是挺有成就感的。现在我看到那些奇葩病人,心里想的都是“放马过来,我这儿专治各种不服!”哈哈,今天就先分享到这儿,希望对刚上手的朋友们有点帮助!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