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聊聊这个“剪刀手史努克”
话说,我这人就喜欢琢磨点稀奇古怪的东西。那天不知道怎么就听说了“剪刀手史努克”这么个名号,我这脑子唰一下就联想到那个经典的“剪刀手爱德华”了,你们懂?就那个孤独又善良,手上长满了剪刀的小伙子。
我当时就寻思,这“史努克”是不是爱德华的哪个亲戚?或者是个致敬的片子?再不济也是个风格类似的?心里那个好奇,就跟猫爪子挠似的。
我就动手了。打开电脑,一顿操作猛如虎,开始搜这个“剪刀手史努克”到底是个啥玩意儿。
- 第一步,我先是在脑子里过了几遍,想象了一下这个“史努克”会是个啥形象,是不是剪刀比爱德华还多?还是说他的剪刀有啥特殊功能?
- 第二步,我就去那些电影数据库、影评网站上搜。结果你们猜怎么着?
搜出来的东西,直接给我干蒙了。资料显示,这《剪刀手史努克》是2016年的一个片子,讲的是一个叫菲利克的哥们和他朋友凯要去阿姆斯特丹参加音乐节。还有一个叫穆里尔的姑娘,从村里搬到布鲁塞尔,想当个博物馆导游,还租了个房。跟剪刀、跟什么奇幻造型,一毛钱关系都没有!
我当时就纳闷了,这名字不是瞎起的吗?我还特意多看了几遍,确认我没搜错。这感觉,就好像你点了一份宫保鸡丁,结果上来一盘麻婆豆腐,你说气不气?
后来我琢磨了一下,我为啥会对这个名字这么上心?主要还是因为“剪刀手爱德华”太深入人心了,一看到“剪刀手XX”,就很容易往那方面联想。我当时是想找点素材,写个关于那些名字听起来很厉害,但实际内容可能完全不搭边的东西,就跟挂羊头卖狗肉似的。这“剪刀手史努克”本来是我觉得一个特好的例子,结果查完了发现,它确实就是这么个情况,名字唬人,内容跑偏。
我这回的“实践”,主要就是搞清楚了这个“剪刀手史努克”的真面目。实践过程就是:
- 听到名字,产生联想和好奇,初步判断可能符合我的选题。
- 主动去搜索、查证相关信息。
- 发现实际内容与预期大相径庭,坐实了它就是个“标题党”。
- 反思了一下这种命名现象,也算是给我那个选题找到了个现成的例子。
虽然结果有点出乎意料,但也算是个小小的发现。以后看到这种名字,我得多留个心眼,不能光凭名字就瞎激动。实践出真知嘛这话一点不假。不过话说回来,那个原版的“剪刀手爱德华”是真经典,有空我还得再刷一遍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