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通人怎么学大设?这三个大设入门方法很简单!

天美租号

今天得好好说道说道我之前搞的那个“大设”。这事儿,现在想起来,脑仁还嗡嗡的。

起初,这活儿是老李那边介绍过来的。说是他们公司要做个啥新玩意儿,需要一个整体的“大设”。我当时一听“大设”,心里还琢磨,嚯,听着挺唬人,估计是个大展拳脚的机会。也没多想,寻思着不就是把需求理清楚,然后唰唰唰画图纸,再把各个部分拼起来嘛以前也不是没干过类似的。

一开始的设想和现实的落差

普通人怎么学大设?这三个大设入门方法很简单!

我拿到手的初步需求,就几页纸,写得那叫一个云里雾里。什么“打造全新用户体验”、“引领行业潮流”、“模块化可扩展”……全是些大词儿。我当时心里就犯嘀咕,这具体要干啥呀?

我先尝试着把这些“大话”翻译成能干的活儿。 我琢磨着:

  • “全新用户体验”是不是说界面要好看点,操作要顺手点?
  • “引领行业潮流”是不是得多加点酷炫的功能,或者用点时髦的技术?
  • “模块化可扩展”这个倒是实在,就是以后加新东西方便点。
  • 普通人怎么学大设?这三个大设入门方法很简单!

于是我就开始画草图,搭框架。一开始还挺顺的,按照我的理解,弄了几个方案出来。结果拿去给他们一看,好家伙,这个说“感觉不对”,那个说“没有抓住灵魂”。我当时就有点懵,这“灵魂”是个啥玩意儿?谁能给我具体说说?

折腾的过程才是精华

后来我才慢慢咂摸出味儿来。他们那帮人,自己也没想明白到底要个每个人心里都有个大概的影儿,但都说不清楚,就指望我这个“大设”能把他们心里那个模糊的玩意儿给变出来。

没办法,只能硬着头皮上了。 我干脆搬了个小板凳,天天去他们公司“上班”,拉着各个部门的人聊。从产品聊到市场,从技术聊到运营,有时候连前台小妹我都逮着问两句,想看看他们对这新玩意儿有啥想象。

那段时间,真是焦头烂额。白天开会、访谈、画废稿,晚上回去还得整理思路,第二天接着来。电脑里的废弃文件夹,建了一个又一个。有时候半夜睡不着,脑子里全是各种线条、模块在那儿飞。

普通人怎么学大设?这三个大设入门方法很简单!

我还记得有一次,为了一个核心功能的展现形式,我跟他们产品经理俩人,在会议室里画了满满一白板的流程图和交互稿,从中午一直争论到晚上,饭都顾不上吃。也没争出个所以然,俩人都累瘫了,说明天再说。

就是这么一点点磨,一点点抠。把那些虚头巴脑的需求,尽量往实处落。比如他们说的“高级感”,我就尝试用不同的配色、字体、布局去体现,然后做成好几个小样,让他们挑,挑完了我再问为什么喜欢这个,不喜欢那个,慢慢找到他们能接受的那个点。

弄出来的“大设”

折腾了差不多快三个月,这个所谓的“大设”总算是有了个眉目。出来的东西,跟我一开始想的,甚至跟他们一开始模糊描述的,都有挺大出入。它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天才设计,更像是一个在各种妥协、争论、试错之后,慢慢“长”出来的东西。

它可能不是最完美的,也不是最酷炫的,但至少,它是大家都能认同,并且能实际落地执行的一个方案。我把所有的设计思路、模块划分、未来的扩展方向,都仔仔细细写成了文档,厚厚的一大本。

交接那天,老李拍着我肩膀说:“兄弟,辛苦了!这回这个‘大设’,可真把人给捋清楚了!” 我当时就想笑,是,捋清楚了,也快把我给捋秃了。

普通人怎么学大设?这三个大设入门方法很简单!

现在回过头看,那段经历虽然累,但也确实学到不少。这种需要深度参与,不断挖掘真实需求的“大设”,比那种给你明确指令照着画图的活儿,要锻炼人得多。最重要的体会就是,做设计,有时候比设计本身更重要的,是沟通和理解。 你得真正钻到对方的脑子里,才能知道他们到底在琢磨这活儿,真不是拍脑袋就能干好的。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 表情:
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
验证码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9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