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伙儿今天来唠唠这个叫“沙大王”的玩意儿。听着挺唬人?跟沙漠里的土皇帝似的。不过说真的,这东西在某些方面,还真对得起它这个名号,至少脾气挺倔,挺能扛。
要说我咋知道这“沙大王”的,我一个多数时间待城里的人,也不是说闲着没事想去改造啥戈壁滩。这事儿得从我老家那个倔老头,我三大爷说起。他那院子,一提起来我就脑仁疼。一到春天刮风,那家伙,吃面条都能吃出一嘴沙子。他老人家也折腾,种月季,蔫了;种啥耐旱的小灌木,不出仨月也翘辫子。整天唉声叹气的,看着都发愁。
有一年我回去,他正为这事儿上火,嘴里念叨着“这地儿算是废了”。后来也不知道打哪儿听来的,隔壁村一个老哥给他推荐了这“沙大王”,说这玩意儿命硬,不怕风吹,不怕土赖。我三大爷,起初也是半信半疑,嘟囔着:“又来一个吹牛的草。”但实在是没辙了,死马当活马医呗。
结果,我就被稀里糊涂地拉去帮他搞这个“沙大王工程”了。咱也没啥高科技手段,纯粹就是土法上马,带着点儿破罐子破摔的劲头。
动手前的准备和折腾
得弄种子。这可不像菜市场买白菜那么容易。跑了好几个地方,才从一个啥农业推广站给捣鼓来一小包。看着那黑乎乎的小籽儿,其貌不扬的。
然后就是种了。三大爷那块地,说好听点是“原生态”,说难听点就是“鸟不拉屎”。土质差,又干又沙,还正对着风口。我们也没啥讲究:
- 拿旧锄头胡乱刨了刨地,稍微松快点儿就得了。干那会儿活儿,我腰都快折了。
- 然后就把种子稀稀拉拉撒下去。三大爷一边撒一边摇头,估计心里也没报多大希望。
- 象征性地浇了点水,那水泼下去,呲溜一下就渗没了,跟没浇似的。
之后就是等。我当时也没太当回事儿。毕竟在他那儿,见过太多“希望之星”都黯然退场了。头几个礼拜,啥动静没有,还是那片黄沙地。三大爷天天过去瞅,估计都在盘算着啥时候彻底放弃。
“大王”还真有点东西
你猜怎么着?过了一阵子,地里头还真冒出点儿绿色的小芽芽!一开始特别不起眼,得趴地上才能看清。但这些小东西,真是硬气。风照样刮,太阳照样晒,它们就那么颤巍巍地立在那儿。长得不快,但特别顽强,一点点地往上拱。
过了几个月,那些小芽芽就长成一片了。算不上啥美景,跟公园里的花花草草没法比。但是,它们绿了,它们活下来了,关键是它们把那片沙地给抓住了!真能看出来,那块地方刮风的时候,扬尘明显少了。这效果,对付这种老大难的地块,简直了。
等到第二年开春,那片种了“沙大王”的地方,跟周围一比,那差别就大了。绿油油的一片,虽然不高,但密密麻麻的。风再吹过,地皮稳当多了。三大爷也不再天天唉声叹气了,偶尔路过还会瞅瞅,嘴角咧一下,那意思,还算你小子有点用。能让他老人家满意,那可真是个奇迹。
这就是我跟“沙大王”打交道的经历。这玩意儿,可能长得不咋地,也没啥经济价值能让你发大财。但你要是真有块难啃的沙地,想找个能镇住场面、不挑不拣、能活下来的主儿,那它这个“大王”的名号,还真不是白叫的。有时候,土办法,笨办法,反而是最管用的,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