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就来唠唠克里姆林宫这事儿。本来寻思着,不就一景点嘛买个票进去溜达溜达得了,结果你猜怎么着?差点没把我给整蒙圈。
我们那会儿是合计着,大老远都折腾过来了,这地儿怎么着也得去瞅一眼不是。结果临到跟前儿了,才发现这票,压根儿就不是你随随便便想买就能捞着的。听人家说,最好是一大清早,赶在九点多那会儿就去排队,这样兴许能买上十点那拨儿的。我们?愣是前一天下午两点多才晃悠到售票口,我的乖乖,那队伍排的,里三层外三层,拐了好几个大弯儿。真格儿的,比早高峰挤地铁还刺激。好不容易磨叽到手了,也只剩下下午四点半那场了。
说起这事儿,简直就跟我之前家里搞装修一模一样。 你满心欢喜以为找了个特靠谱的老师傅,设计图纸也给他瞅了,该给的钱也一分没少,就美滋滋等着拎包入住了。结果?今儿告诉你这儿尺寸量偏了,明儿又说那个材料还没到货,后天工人师傅又说家里有点急事得请假。天天不重样地给你整点新状况出来,你催他,他还嫌你沉不住气,说慢工出细活。你说你急不急,简直能把人给气炸了。这克里姆林宫买票的经历,就给我一种一模一样的抓狂感觉。
我当时就纳闷儿,这都啥年头了,咋买张票还这么费老鼻子劲?是不是他们就故意把这事儿弄得特复杂,好让你觉得这地方特别金贵,能进去一趟老不容易了,进去之后你得好好珍惜?就跟我那装修师傅一个路数,磨磨蹭蹭,拖拖拉拉,总算完工了,你仔细一瞅,也就那么回事儿,但因为整个过程实在是太折腾人了,你反而会觉得:“可算弄利索了,真是不容易!”
好不容易熬到点儿,总算进去了。里头,确实瞅着挺气派的,那些个啥教堂、宫殿,看着是挺有那么点历史厚重感。我们也没花钱请导游,主要也是被买票那通折腾给搞得没什么兴致了,就自个儿瞎转悠,随便拍了几张照片,权当是来过,打了个卡。
所以说,这名气越大的地方,有时候你真去了,那体验感,还真不一定能跟它那名气画等号。
你比如说,那克里姆林宫红墙外头不远处的无名烈士墓,反倒是不用你费劲巴拉地折腾,安安静静地就在那儿,感觉上更庄严肃穆一些。有时候,就是期望值给得太高了,再加上过程又太狗血,反倒把看风景的好心情都给搅和了。
后来我们俩还合计,是不是就该挑个淡季,比方说春天暖和那会儿,或者秋高气爽的时候去。那时候天气估计也舒坦,人也能少点儿。但谁说得准,没准儿到时候又出啥新幺蛾子等着你。就像我那破装修,是住进去了不假,可偶尔瞅见哪个犄角旮旯没弄利索的小毛病,还是会立马想起当初那些个糟心事儿。
反正,克里姆林宫这地方,算是去过了,也勉强算是了却了一桩不大不小的心愿。但你要是问我,对那儿印象最深的是个我估摸着,还是售票处外头那看不到头的队伍,还有就是排到终于轮到我时那种五味杂陈的复杂心情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