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这个飞天连斩,今儿个练的时候又找回点当初那感觉了,就想跟大家伙儿聊聊我自个儿瞎琢磨这玩意儿的经历。
初识庐山真面目
最早听说这招,那还是好多年前了。都说是什么传说里头的高人创出来的绝活,有的说是叫赫尔基里什么的,反正就是那么个意思。厉害是真厉害,可惜,传了这么些年,好多精髓都丢了,找不回来了。即便这样,那狂暴的劲儿还是名声在外,听着就让人心里痒痒。我当时就寻思,这得多带劲?能把人直接干懵那种。
手痒痒,决定试试水
后来也不知道从哪儿瞅着一些模糊的影像资料,可能是以前练家子留下的只言片语的记录,那叫一个眼馋!那个动作的流畅劲儿,还有想象中打出去那“嘭嘭嘭”的声响,简直了!心里就跟长了草似的,七上八下的,非得自个儿试试不可。甭管多难,先上手再说,大不了就是摔几个跟头呗。
上手才知道的难
真开始练,我跟你们说,那可真是两码事儿。理想很丰满,现实贼骨感。别说连斩了,我连第一下那个起手式都使不明白,感觉自己跟个大笨鹅似的。特别是那个传说中的快速六击,我这老胳膊老腿,差点没给我当场送走。手脚根本不听使唤,脑子琢磨明白了,身体却一个劲儿地跟我说“不,你不会,你不行”。那感觉,真憋屈。
拆解练习,硬骨头也得啃
没办法,自己选的路,跪着也得走完不是?硬着头皮得上。我就把它拆开来练,一点点磨。比如说:
- 先是那个起手式,得稳。据说有的路子还得讲究什么“斗气聚集一线”,把力量集中起来。我也不懂那么玄乎的,反正就是得把劲儿憋住了,找到那个爆发点,不然打出去软绵绵的,没啥用。
- 然后是每一斩的角度和力度。我一开始就是瞎抡,跟王八拳似的,后来发现不行,得一下一下抠细节,哪个胳膊先动,哪个腿后跟发力,都得慢慢琢磨,找感觉。
- 才是那个连贯性。这六下要是不连贯,那就成了慢动作回放了,或者干脆是广播体操,哪还有什么“飞天”的劲儿,顶多算个原地蹦跶。
那段时间,天天对着个破沙袋,或者干脆就是对着空气比划,有时候练得一身臭汗,啥进展没有,心里也挺毛躁的,真想撂挑子不干了。但转念一想,都折腾这么久了,放弃了多可惜。
总算有点意思了
就这么瞎折腾了不知道多久,少说也得有个一年半载的。有一天,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对了,还是老天爷可怜我,突然之间,那六下就那么磕磕绊绊、歪歪扭扭地连出来了!虽然还有点卡顿,力道也差得远,跟人家那行云流水的比不了,但那个感觉,那个节奏,有点意思了!当时我那个高兴,感觉自己都能原地蹦三尺高,哈哈!总算没白费劲。
路漫漫,还在琢磨
这玩意儿哪有那么容易就练成的。到我也只能说是摸到点皮毛,离“精通”那还差着十万八千里。每次练习,都能发现点新问题,或者对某个动作有点新体会。有时候状态打出来那几下确实有点行云流水的意思,自己都觉得挺带劲,能小小得意一下。但大部分时候还是得慢慢磨,不断重复,找那种肌肉记忆,让身体自个儿就能动起来。
一点感悟
练这个“飞天连斩”的过程,虽然挺苦挺累,有时候也挺枯燥的,但也挺有意思的。它让我明白,很多看着酷炫的东西,背后都是实打实的汗水和时间堆出来的,没什么捷径可走,就是死磕,跟自己较劲。它对我来说也不单单是一套动作了,更像是一种挑战和一种习惯。每次练完,出身透汗,筋骨活动开了,心里也舒坦不少。这玩意儿,估计我还得再琢磨好些年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