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来这飞翔鸟,一开始我也没啥感觉。不就天上飞的那些小东西嘛有啥好看的?你别说,后来还真就看出点门道来了。
咋开始的?
也没啥特别的机缘巧合。就是有段时间,感觉整个人闷得慌,想找点事儿干,能往外头跑跑那种。有次在公园瞎溜达,看见几个人拿着“长枪短炮”对着树上一通猛瞧,当时就好奇,这帮人在干啥?凑过去一看,,原来是在看鸟。当时心里还嘀咕,这有啥劲儿。
后来有朋友也提过这事儿,说挺解压的。我就寻思,要不,我也试试?反正闲着也是闲着。
我的瞎折腾阶段
刚开始,我啥也不懂。就凭一双眼,顶多再加个手机,想着能拍几张。结果?鸟儿小,飞得又快,离得又远,手机放大全是马赛克,啥也看不清,更别提拍了。那会儿真是有点受打击。
后来上网查了查,也问了问那些“老鸟”,才知道,家伙事儿还是得有。最起码,你得有个望远镜。我就琢磨着,先整个入门的。也没买太贵的,就想着先试试水。拿到望远镜,一开始还不太会用,不是对不上焦,就是看得头晕眼花。慢慢捣鼓,总算是摸索出点门道了。
然后就是去哪儿看。一开始我就在家附近的小公园转悠。麻雀、喜鹊、鸽子,这些都是老熟人了。后来胆子大了点,就开始琢磨着去些专门的“观鸟点”。听说有些湿地公园,或者水库边上,鸟特别多,尤其是什么迁徙季节,乌泱泱的一大片,那叫一个壮观。像人家说的什么鸭绿江口,鄱阳湖,那些地方,听说鸟多得不得了,有些鸟为了繁殖下一代,能从地球那头不吃不喝飞好几天过来,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。我还没去过那么远的地方,不过听着就带劲儿。
我的实践记录
我一般会这样做:
- 提前瞅瞅: 头天晚上或者早上,看看天气预报。要是刮大风下大雨的,那就算了,鸟也不傻,这种天儿它们也躲起来了。
- 选好地方: 一般会去一些之前去过的,或者听说鸟比较多的地方。比如我们这儿有个湖边公园,还有个小山头,都还不错。有时候也会专门跑远一点,去个湿地啥的。
- 带齐家伙: 望远镜是必须的。有时候也会带个小本子和笔,看到不认识的,或者觉得有意思的,就简单画几笔,或者记下特征,回头再查。相机嘛我那个不专业,主要还是用眼睛看。对,还得带点水和吃的,有时候一待就是小半天。
- 耐心等待: 到了地方,就得静下心来。不能咋咋呼呼的。找个合适的位置,或者慢慢溜达,用耳朵听,用眼睛扫。鸟儿都很警觉,动作稍微大点就飞走了。这玩意儿,急不得。
我只能认出最常见的几种。后来慢慢地,通过看图鉴,或者跟别的鸟友交流,认识的鸟就多起来了。什么白鹭,野鸭,有时候还能碰见些叫不上名字但特别漂亮的。有一次,我在一片芦苇荡边上,居然看到一只翠鸟,那颜色,简直了! 一道蓝光“嗖”地一下扎进水里,再出来嘴里就多了条小鱼。当时看得我,大气都不敢喘。
我还记得,有次春天去一个沿海的地方,听人说那会儿是候鸟迁徙的高峰期。虽然没看到电视里那种铺天盖地的大场面,但也见识了不少平时见不到的鸥类,在海边盘旋,那感觉,确实挺不一样的。海风吹着,看着它们自由自在地飞,心情也跟着开阔了不少。
想说点啥
我现在也不敢说自己是啥“观鸟大神”。很多时候,我还是两眼一抹黑,看到稀奇的鸟儿还是得回家赶紧翻书查资料。但是,这个过程挺有意思的。
对我来说,看鸟不光是认识了多少种鸟,拍了多少张照片。更多的是,它让我有机会静下来,走到户外,去感受一下自然。那种专注和宁静,在平时忙忙碌碌的生活里,挺难得的。 看着那些小生命,那么努力地活着,飞翔,觅食,还挺感动的。有时候在林子里一坐半天,可能就看到几只常见的鸟,但那种放松的感觉,是实实在在的。
这“飞翔鸟”,对我来说,不只是天上的鸟儿,更像是一种能让我自己也“飞”一会儿的乐趣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