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跟大家唠唠我捣鼓这个“29A”的经历。也不是啥高科技玩意儿,就是前阵子家里有个老设备,用着用着感觉有点不得劲,反应慢吞吞的,有时候还莫名其妙重启。
排查问题
一开始以为是系统或者软件的事儿,重装、优化,折腾了一溜够,还是老样子。我就琢磨,是不是硬件哪里不行了?拆开机箱瞅了瞅,也没看到啥明显烧坏的地方。后来无意间摸了一下电源,好家伙,烫得能煎鸡蛋了。心里咯噔一下,估摸着是电源有点顶不住了。
我这设备后来陆陆续续加了点东西,耗电肯定比原来大。翻出来原来的电源看了看参数,好像才十几安,确实有点小了。我就拿出计算器噼里啪算了一下,所有东西加起来,峰值的时候估计得接近二十五六安的样子。保险起见,得留点余量。
选择与准备
市面上电源规格挺多,看来看去,发现有个12伏29安的规格,感觉这个容量比较合适,比我算的稍微大点,余量足,应该稳当。牌子啥的没太挑,找了个看着评价还行,价格也差不多的就拿下了。
等了几天,东西到了。拿手里掂量掂量,分量还不轻,感觉用料应该还凑合。拆开包装,一个方方正正的铁盒子,一堆散热孔,还有接线端子。
动手实践
开干!
- 第一步,断电!安全第一,必须把总闸或者插座拔了。
- 第二步,拆旧电源。这个简单,拧掉几颗螺丝,把连接主板、硬盘啥的线都拔下来。拔线的时候我习惯拍个照,或者记一下哪个线插在哪,免得回头装新的忘了。
- 第三步,安装新电源。这个29A的块头比原来的大了一圈,还好机箱里空间够。找好位置,对准螺丝孔,固定
- 第四步,接线。这是关键一步,不能马虎。交流输入这边,L接火线,N接零线,地线符号那个接保护地线,这个顺序不能错。直流输出那边,看清楚正负极(一般标着+V和-V或者COM),接到设备对应的电源输入端子上。我的设备线比较多,就耐着性子一根根接确保拧紧了,接触良
- 第五步,检查。全部接完后,仔仔细细又看了一遍,确保没有接错的,没有短路的,线头都牢固。
测试与收尾
检查完毕,心里默念几句“一切顺利”,然后合上机箱侧板(先不拧紧,万一有问题好拆),插上电源线,按下开机键。
呼,电源风扇转起来了,设备指示灯也亮了,系统正常启动。赶紧跑了几个原来觉得卡的程序,又让设备满负荷运行了一段时间。这回稳得很,一点不卡顿,也没再出现莫名其妙重启的情况。
运行了大概半个多小时,我又去摸了摸新电源的外壳,温温的,比之前那个旧的好太多了,看来散热也还行。
最终效果挺满意,问题解决了。这回换这个29A电源的实践,总的来说不难,就是接线的时候需要细心点。看来有时候设备出问题,不一定是核心部件坏了,这种不起眼的供电部分也可能是瓶颈。
好了,今天就分享到这,算是一次简单的实践记录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