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想跟大家聊聊“凌馨”这两个字,不是指某个人,而是我琢磨出来的一点心得。这事儿得从我前段时间瞎琢磨开始说起。
最初的印象
我也就是觉得这俩字儿挺好听,挺有诗意的。有时候看一些资料,偶尔会瞟到,也没太往心里去。就觉得,凌,有种高高在上,冰雪聪明的感觉;馨,就香气扑鼻,温馨美组合起来,大概就是个很厉害又很美好的意境。
开始琢磨
后来有段时间比较闲,我就开始琢磨这两个字。我这个人,就喜欢抠字眼,琢磨背后的意思。我先是把“凌”字拆开来看,想着这玩意儿有超越、往上冲的劲头,比如咱们常说的“凌云壮志”,就是那种不甘平庸,想要突破的感觉。有时候也带着点儿冷峻,像“冰凌”一样,有点锋芒。
然后我又琢磨“馨”字。这个字就温柔多了,一瞅就是跟香气、美好的品德相关的。比如“温馨”、“德艺双馨”,都是夸人品行让人感觉舒服。它不像“凌”那么有攻击性,更像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和芬芳。
实践中的困惑
琢磨明白了字面意思,我就寻思着,我得试试看,怎么才能让自己沾点儿“凌馨”的边儿。这不是说我要改名叫凌馨,就是想把这种感觉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里。
刚开始,我使劲儿往“凌”上靠。 干啥事都想争第一,说话也冲,觉得这样才够“凌”厉,才能体现出那种“凌驾”一切的劲头。比如开会讨论方案,我总是抢着发言,一听到不同意见就想反驳,非得把别人说服了才罢休。那段时间,效率好像是高了点,但也得罪了不少人。
结果?碰了不少钉子,人际关系也搞得有点僵。有同事就私下跟我说:“你最近有点太冲了,让人感觉不舒服。”我一听,心里咯噔一下。光有“凌”的锐气,没有“馨”的柔和,不行,太扎人了。
调整与融合
碰壁之后,我就开始琢磨“馨”。我开始学着多听听别人的意见,就算不同意,也先让人把话说完。说话也注意点方式方法,尽量委婉一些,多用点“请”、“谢谢”、“麻烦了”。 سعی کردم在与人相处时,多释放一些善意,主动帮帮小忙什么的。
这么一调整,你猜怎么着?周围的气氛确实缓和了不少。大家也更愿意跟我交流了。但是,新的问题又来了。有时候过于注重“馨”,追求一团和气,反而导致一些该坚持的原则没坚持住,一些该推进的工作进展慢了。感觉自己又有点太软了,没了那股冲劲儿,少了点“凌”的果敢。
我就又开始新一轮的折腾。反思来反思去,我慢慢悟出来一个道理:这真正的“凌馨”,不是割裂开的,它是得结合起来的。
最终的体会
说白了,就是得找到一个平衡点。得有那股子不服输、敢闯敢拼的“凌云之志”,但内心又得是温和的、与人为善的,像“馨香”一样,让人舒服,也让自己内心安宁。
具体到做事上,我觉得就是在追求目标的时候,要有“凌”的锐气和决心,不怕困难,勇往直前。比如定个目标,就要想尽办法去达成,遇到难题不能怂,要迎难而上。这是一种向上的力量。
而在待人接物,或者说实现目标的过程中,就要有“馨”的智慧和品格。要懂得尊重别人,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,用一种让人舒服的方式去沟通和协作。这是一种向内的修为,也是一种向外的芬芳。
我还在路上。有时候“凌”劲儿上来了,忘了“馨”;有时候又过于“馨”了,少了点“凌”的锐气。但起码,我知道方向了。就是在做事的时候,既要勇往直前,追求卓越,这叫“凌”;待人接物的时候,又要谦和有礼,散发善意,这叫“馨”。
这算是我自己瞎琢磨的一点体会,记录一下,也算是个小小的里程碑。不知道大家对“凌馨”这两个字,或者类似的概念,有没有什么自己的看法和实践经验?欢迎一起交流交流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